隨著現代社會物質文化生活的日新月異,社會競爭也日趨激烈。大至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小至人與人之間的競爭。競爭能使國家繁榮富強,競爭能使強人脫穎而出。
競爭有兩種形勢,一是在以和為貴的基礎上的良性競爭,一為靠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的惡性競爭。良性競爭可以實現雙贏,而惡性競爭必定是兩敗俱傷。
最近的郵市硝煙彌漫,火藥味甚濃;蛟S是同行生嫉妒,或許是文人相輕的心理作崇,或許是低迷的郵市讓人心浮氣躁之故,在我們共同生活的一塵網里,常常會有一些不和諧音。
或許有人認為,只要是競爭,要么兩敗俱傷,要么勝者為王敗者寇。實際上,有一個更好的結局:那就是以和為貴,在競爭中取長補短,在合作中共同發展,實現雙贏。
不能否認,目前郵市的競爭是激烈的,也是殘酷的。但競爭要有序,競爭要有度。
曾經的世界拳王泰松因打不過人家,便咬掉了霍利霏爾德的耳朵,為世人留下罵名;意大利足球隊怕打不過人家法國隊,就使用激怒齊達內的卑鄙手段,此之謂勝之不武,亦為世人所不恥。
從歷史上來看,和平總比戰爭要好。昭君出塞 ,使漢與兇奴的友好達半個多世紀;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漢與西域各國的正常往來;廉藺交歡,使趙國在強大的秦國面前泰然自若,昂首挺胸;張藝謀的《英雄》里,秦始皇從殘劍的“劍”字中,悟出了和平的真諦。
郵市有做多與做空的競爭,有新票與老票的競爭,有封和片的競爭,誰是龍頭,誰當龍尾之爭等等。究竟誰是誰非?有爭辯本是回好事,真理愈辯愈明,百家爭鳴,便可帶來百花齊放的春天。而無端的攻擊,無理的漫罵,只會是兩敗俱傷,且有損自己在郵人心中的光輝形象。
如普白封與縮普之爭,普白封和縮普屬同類性質的品種,都是不可多得的上佳投資品種,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磁卡的精品卡和垃圾卡之爭亦是如此。其實,我們盡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以求得眾人的認同。眾郵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你說得對,他們就會擁護你,爭購你推薦的品種,反之不然。郵幣卡各品種沒有誰優誰劣,大勢好,都會漲,只有先漲后漲,你方唱罷我登場,版塊不斷輪動,一波波瀾壯闊的大牛行情便來到我們面前。
我們都是同一個戰壕里的戰友,我們是同在十年的浩劫里患難的弟兄,十年的磨難已鍛造了我們堅韌的性格。面對郵政對我們的不公平,我們沒有軟弱,我們通過一塵網坐到了一起,共同謀劃,互相鼓勵,眾志成城,勢不可擋。我們拿起了法律武器,終于使紀特郵票可以在郵政窗口使用;終于使新郵有了零售;終于使郵政公司的違規有所收斂,終于銷毀了庫存……但現在紀特郵票還是不能在郵政窗口暢通無阻的使用,特快專遞還不能使用郵票,新郵還未徹底敞開銷售……我們還有很多事需要團結一致,不要大勢剛有點改觀就開始了手足相殘,我們還應該一如既往地攜起手來敦促郵政痛改前非,還我們公平公正的集郵環境,使集郵走向繁榮!
請問:大河里有水了,小河里還會干枯嗎?!
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和而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的儒家和墨家,都把“愛人”作為自己理論的重要原則,要求做到“愛人若愛己身”、“推己及人”,在人際關系中崇尚和為貴。
俗語云:“家和萬事興”、“國和民太平”、“和氣生財”。人與人的關系不可以無“和”。無論是“和氣生財”或是“家和萬事興”,都向我們傳達著一個信息:
“和”是人際關系的減震器、潤滑油,是生活的芳香劑;
“和”,是針是線,輕柔地縫補著我們生活中的裂痕;
“和”,是光是熱,驅散著我們心中的陰云和寒冷;
“和”,如清泉,如明鏡,善鑒萬物。她不僅折射出我們心靈疆域的寬廣與否,更映射出我們心靈宇宙的博大和深邃的程度。
真心的祝愿我們一塵網友間化干戈為玉帛,精誠團結,牢記“和為貴”的古訓,放棄個人偏見,加強勾通與合作,在一塵網里,營造一個和睦、和氣、和諧、團結的競爭氛圍。
2006.11.12于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