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閱香港<信報>曹仁超先生一文,有點感觸,現引錄一段,與各位分享﹕
「中國人過分強調知足,結果生意做唔大,系時候向西方學習野心與企業精神。唔好呻冇蚊年(money)發展,黃光裕二十年前,十八歲只有四千元人民幣,由汕頭到北京開始創業,今天《福布斯》將佢列為中國首富,身家一百八十億人民幣,佢依家只有三十八歲,相信前途無限。佢1987年用十多萬元承包國美服裝店,其后改名為國美電器,今年上半年銷售額一百二十一億六千八百萬元、純利三億四千五百萬元;今年7月再接再厲,以五十二億六千八百萬元收購永樂電器,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器零售店。佢用十年時間賺十多萬元,以及學曉做生意之道,例如國美電器貨系別人、賣出去卻立即收回現金,只要好好處理應收賬同應付賬,便可用別人錢去擴展業務同自己賺錢。2004年6月國美到本港上市集資十二億元后,再出售部分股份套現三十億元去投資房地產(1996年佢已開始北京開發地盤),二十年內成為中國首富!黃光裕十八歲以四千元人民幣起家,去人地生疏的北京創業,證明成功要素:一、不在資本大;二、不在學問好;三、不在人際關系妙。呢三方面黃光裕當年都冇,有只系野心與企業精神。香港大部分人較二十年前黃光裕條件好,唔知點解1997年后卻失去野心及企業精神,反而來自國內同胞卻野心勃勃。例如玖龍紙業(2689)張茵,來港初期由收買廢紙回國賣開始,到今天建立全國最大的紙品廠。香港人的野心去邊?」
倘若20年前,黃光裕先生和張茵女士投資郵市,今天他們能否成為中國首富﹖國家一邊改革開放,他們卻一面把握身邊的環境和機會,為自己制造財富。當然,把公司辦好,獲利后再上市集資,利己利人,何其壯哉!也許我如此說,大家會以為我挖若郵商。坦白說,20多年來,郵市確是抽走了很多資金,蒸發了不少財富?墒菂s亦為大家帶來了美夢,亦帶來了美談。其實自2002年以來,若細心察看,確有不少郵票可令大家的家財翻幾倍。不是嗎﹖相信也不需小弟細數。05年末,不干膠多少錢﹖只是16元,F在市雖淡,肯20元入,現在仍有多少利潤呢﹖<足球A>成為花票,5塊錢也乏人問津,小弟雖等不到40元以上,但于27元沽出時也心滿意足。與其罵人家不應入哪種,哪種,不如自己努力在市場發掘機會吧!
現在新郵要預訂,郵市在狗系列下調又是一片哀鴻。盡管06套票好像有點表現,可是卻改不了大環境。首富只有一位,可是機會卻是無數,只是我們是否愿意把握。小型張跌了,小版跌了?吹骄W上報價都是調整價格,我們如何面對﹖
今天中國的外匯儲備已有10000億美元。十年前想得到嗎﹖當然,1997之際,又有否想到10年后的今天。中國郵票與國家發展背道而馳,是說不通的。股票不是對我們說,國家經濟與金融市場逆向時,就是為支持者帶來未來的財富,入貨就有機會。10年前的八運會是18元,今天散的只是2元。這告訴我們甚么﹖
郵政未公布發行量和銷毀量,我們可以等;國家是否調資,我們也可以等。廉價建倉的機會,我們又是否可以等呢﹖20年前的黃光裕和張茵,也許他們不知有今天的成就?墒撬麄兪桥ぷ鳎φ覚C會,F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到底,好好持籌,好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