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近期郵幣卡市場中最突出的亮點,那無疑是由中國網通公司發行的奧運紀念電話卡了——由于該套卡上吉祥物福娃的英文名稱是“Friendlies”,而最近奧組委公布的最新英文譯名拼音為“Fuwa”,所以“錯卡”之聲驟起,再加上有傳聞中國網通公司正在緊急收回該卡,該卡的真正發行量只有1.2萬套,因此一時“洛陽紙貴”,價格從前些時日的250元一路上漲至近日的350元,且大有繼續沖擊新高的勢頭。不過,在這種高調態勢之下,筆者仔細查閱了相關的材料,卻又不禁產生了些許疑惑,該套卡究竟算是“錯卡”還是卡中的“趣味品”,倒想求教于方家:
一、以該套卡的發行時間來看,是發行于福娃之前
從中國網通公司網頁上的《攜手奧運卡,共建新平臺》一文中我們可以得知,“2006年4月25日,中國網通和VISA國際組織聯合推出了一張帶有雙方奧運組合標識的紀念版奧運電話卡,這標志著經過近一年的努力,中國網通正式贏得奧運卡類產品發行權,在眾多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伙伴中,中國網通也是唯一一個享有該項權利的企業……”2005年11月11日,萬眾矚目的北京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福娃”正式發布,為了向全國人民介紹“福娃”,中國網通設計了一套奧運吉祥物電話卡。由于時間緊迫,中國網通與VISA國際組織達成合作備忘,在最終合作協議沒有正式簽署之前,以簽署備忘錄的形式,使“福娃”卡順利誕生”。由此可見,該卡其實是在今年4月確定發行意向的,而根據媒體的廣泛報道,該卡的正式面市日期在今年8月,而福娃英文譯名的更改是在今年10月,這也就是說該卡的發行是在更名之前,按照當時確定的規范,這套卡上福娃的英文譯名并沒有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并不能說卡本身是錯的。
二、爭議是使名稱更優化而非糾錯
事實上,自去年11月福娃的英文名稱“Friendlies”公布后,爭議就始終沒有中斷過,但是綜觀各種爭議的論點,并不是說該英文名稱是錯誤的,而大多是認為應有更優化的英文譯名。比如蘭州大學資環學院的李博士是最先對福娃的國際譯名“Friendlies”提出質疑的,并指出了三個方面的不足。首先,在單詞意義上,“Friendly”有兩個意思:一是“友好的人”。二是“運動隊之間的比賽(也就是友誼賽)”。兩種意思的復數形式均為Friendlies。其次,在發音上,“Friendlies”跟“Friendless”(沒有朋友的)發音雷同,容易造成誤解。第三,在單詞讀音上會讓人認為“Friendlies=Friend(朋友)+lies(說謊)”,會產生歧義。李博士當時還向北京奧組委推薦三種譯法。但是綜觀李博士的這些分析,并不是從根本上否定“Friendlies”,而是提出了新的更優化的解決方案,換言之,并不能說原先的譯名是錯誤的。其他一些意見與建議也多是如此,這就說明,關于福娃英文譯名的爭議核心是如何使其更優化,而不是糾錯。
三、緊急回收的說法依據何來?
根據媒體在該卡公開發行時的報道,該卡發行量是6萬套。當然,這與部分人士披露的“真正發行量1.2萬套”并不矛盾,因為很有可能已經發售了1.2萬套,而在福娃更名后網通公司停止了剩余卡的發售,從而造成該卡實際發行量只有1.2萬的情況。至于緊急回收的說法,雖然不能排除網通公司暗中回購的可能,但至少從公開的信息披露情況來看,筆者并沒有找到緊急回收的相關權威資料,那么緊急回收一說究竟是怎么回事,恐怕只有信息發布者清楚了。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將網通公司發行的這套電話卡稱為“錯卡”似乎略有些勉強,這與通常意義和認識上的“錯”還是有較為明顯區別的,鑒于福娃英文譯名更改這一現實,該卡稱為奧運卡中的“趣味品”似乎更為合適。
作者: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