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郵市呈急速下跌的態勢,場內不少人慌了手腳,六神無主,不知所措。場內拋盤是真、是假,過幾日才識“蘆山真面目”。
據可靠消息,今年11月應是中國郵市又一次風云突變的時期,可用“好戲連臺”來形容后市。因為國家郵政將有一系列消息要在這月公諸于世,在本周內連續三天將出臺兌現利好政策:首先是2006年1—7套郵票發行量的正式公告發布;其次是國家郵政局召開的記者新聞發布會,同時要當著記者的面銷毀2006年1—3套庫存郵票;最后是明年新郵預訂的全國郵政聯網。在中下旬,國家郵政局和中國郵政集團總公司正式掛牌,政企正式分家;掛牌后的國家郵政局將公布1992年--2003年銷毀庫存郵票清單目錄。此外,2006年9月19日,國家郵政局以[2006(495)]號文下達了《國家局關于郵政驗資機報廢核銷清理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全國各地、市、縣局11月10日上報各省局,11月20日報國家局公眾服務處。各業務窗口驗資機的機頭、機身、機印全部核封,上報清產核銷,等待國家局統一驗收處理。
從本月國家郵政局的政策承諾逐步浮動水面,不難看出改制后的國家郵政局,班子是團結的,思想是統一的,步調是一致的,不存在以前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的情況了,整個新郵政體制己經在為郵市的復蘇和繁榮進行一系列的政策導向。對于郵市的疲軟,不論是郵政高層還是普通投資者,齊心思治是明確的。從2006年開始的新郵預訂政策中可看出郵政的治理思路與恢復誠信的決心,在對待新郵問題上,國家政策是堅決反對過度炒作新郵的,抑制新郵炒作,拯救市場的主導思想是明確的。今年新郵敞開供應,市場仍然炒作新郵,受益的是集郵公司和個別代理郵商,被套吃虧的仍然是投資者、集郵者,尤其是溢價的郵品更應該小心。多年炒新的惡果應該牢記在心了,炒作新郵的最終結果是:一害國家;二害市場;三害自己。為了抑制炒新,國家才采取了敞開供應,敞開預訂的政策,看你有好多錢去預訂新郵,預訂得越多,發行量越大,郵票沒有消耗,炒作的惡果就是深度套牢,所以大家千萬要去追逐和炒作新郵(包括極限片等溢價郵品)。不必在乎郵票的發行量是多少,銷毀了多少,而是要徹底的杜絕炒作新郵,從思想上去根除,只有遠離新郵的炒作,才能脫離炒新的怪圈,市場才有希望,指望炒作新郵發財的歷史己經一去不復返了。
從今年市場實際情況來看,在政策導向的前提下,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市場的命運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們不去炒新了,遠離新郵了,市場的資金自然不會被郵政抽走,大家都投資購買己過發行期的郵票,要炒也炒過去的郵票,新郵必然會失去市場。
上述公布的一系列利好消息,是改制后的國家郵政局逐漸兌現承諾的具體體現,種種跡象告訴人們,在2006年最后50多天的時間里,郵票市場將會引發一場“八級地震的中級行情”,今天只不過是對即將發生的市場“地震”作一個預報,提醒大家注意郵市動態,不要再搖擺不定了。中國郵市在經過2005年12月12日的第一次逆轉后,經過近一年時間的磨合,從2006年11月8日開始將進行第二次變盤逆轉。
作者:黃興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