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郵政改革的不斷深入,今年的新郵得到了有力調控,新郵炒作的頻率和數量較以往有所抑制,可由于歷史欠賬太多,市場積重難返,新郵依然在打折呻吟,盡管折扣幅度在逐步減少,但仍不盡如人意。于是,有人提出建議,為了解決新郵打折問題干脆取消每年的新郵預訂。此言一出,立馬遭到熱議,集郵者紛紛發表意見。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筆者對取消新郵預訂的建議不敢茍同,其理由如下:
理由一:新郵預訂已成為郵政為集郵者服務的一個品牌。新郵預訂從交保證金到交全額票款,岡風雨雨走過了二十多年,盡管不斷地遭到詬病,但無可爭議地已成為了郵政為集郵者服務的一個響當當的品牌。一勞永逸也好,限制發展也罷,其實新郵和預訂本身井沒有普,錯的是郵政將新郵預訂當成了惟一,當成了救命的稻草。倘若取消新郵預訂,對集郵隊伍而言,集郵者的流失將是災難性的,因為人們已經習慣了按部就班地預訂新郵,打破習慣無疑會令他們無所適從,進而退避三舍,遠離集郵。另一方面,取消新郵預訂,在目前新郵銷售渠道不暢的情況下,勢必會形成新的壟斷,產生新的供需矛盾,最終導致新的腐敗,集郵者也將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或許還是白忙活一番。
理由二:今年的新郵銷售“預訂與零售并舉”聽起來很美。“預訂與零售并舉”的政策,從理論上講無疑是個好辦法,問題是現實比理想更復雜,實際中的“并舉”并沒有很好地貫徹執行,新郵零售從本質上仍然沒有回歸郵政通信窗口。從各地反饋的情況看,在新郵零售點上,新郵零售要么短斤缺兩,緊俏的新郵就由四方連變成了單枚銷售;要么有票無張,小型張難以與消費者見面;要么臨時斷檔,一些新郵至今沒有零售,也沒有任何解釋;要么根本沒有新郵零售。若是取消新郵預訂,無疑斷了集郵者的后路,到時買不到或買不全新郵又該找誰去?為了解決郵票打折,而盲目地喊取消新郵預訂,無疑是緣木求魚。
作者:石冀 文章來源:中國集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