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郵“文房四寶”有多個首發地,其中的宣城,因為路近,幾個集郵愛好者結伴趕了過去。但在首發現場,沒有“文房四寶”郵票出售,2元1枚的紀念封也難見身影,倒是那些附加值遠遠高于郵票本身的豪華郵品,堆得如山一樣,誘著圈外人掏錢。其中以宣紙做的宣日首日封以及極限片,售價高達20元。由此就想到即將問世的絹質“文房四寶”,換了個馬甲后,它的身價是不是也大不一樣了?
所謂絹質郵票,顧名思義,就是在絹紙上印制的郵票。據說這種絹紙要求很高,由純蠶絲制的絹和常用郵票防偽纖維紙采用特殊工藝黏合而成。這也是新中國郵票的首款絹質郵票。絹質“文房四寶”為小版張形式,每版2套8枚郵票,面值6.40元。
絹質“文房四寶”是2006年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的主題郵品,類似郵品,在之前,已分別推出了5款,包括1995年推出的“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 北京1995”小全張(分有齒、無齒兩種,后者俗稱為“桂花無齒)、1997年的PJZ-6“世紀寶鼎加字”(中國集郵總公司以“世紀寶鼎”小型張加印 “97上海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字樣,發售100萬枚,售價15元)、2000年“27屆奧運會” 雙連小型張(國家郵政局發行)、2002年“中秋加字”(國家郵政局以“中秋節”小版為載體,加印“2002年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字樣與會標),以及2004年的“國旗國徽”不干膠小版。今年推出的是第6款,換出“文房四寶” 絹質小版張。
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的主題郵品,始終是市場的炒作熱點,盡管這些品種后期表現平平,甚至虎落平陽,一蹶不振,但在發行之初,仍挾著一股虎威,在市場鬧得沸沸揚揚。其中“27屆奧運會” 雙連小型張一度高炒到280元,“中秋加字”小版張也曾越至200元。“國旗國徽”不干膠小版也曾高越至70元以上。10月26日問世的絹質“文房四寶”,能否步它們后塵,再在市場掀起旋風?有可能,也沒有可能。關鍵在于參與者對它的認可度。
從市場風平浪靜的現狀看(若在以往,期貨價已經炒翻了天),絹質“文房四寶”問世后的表現如何,至少存有兩大疑點——
其一,按慣例,短腿郵品的發售,都以高價問世,那么面值僅6.40元的絹質“文房四寶”,換了個馬甲,會將價格定在什么區域?中國集郵總公司制作的“2006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卡書,售價60元,內中包括“文房四寶”郵票一套、絹質“文房四寶”小版張1版、4枚版個性化郵票2版、2006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紀念封1枚,按此推算,絹質“文房四寶”小版張也在50元左右(或略低一點)。如果以疊色樣張“金銀器”為參考,它的發行價格應該在50元左右(另加10元2006年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門票)。如果僅僅以售價而論,6.40元的絹質“文房四寶”定位到50元,明顯過高,因為它的使用價值只有6.40元(至于印在什么樣的材質上,與使用價值無關)。而即使印制成本加大,也難大到面值的7.8倍。這樣暴利的郵品,值得參與者去追捧嗎?
其二,作為國家郵政局常規發行的郵品,新郵預訂戶應該能從常規渠道購到絹質“文房四寶”小版張。作為郵票錢幣博覽會的主題郵品,通常在博覽會都有銷售。但現在郵票發售方式變異,經濟利益高于一切,新郵預訂戶能否平價購得絹質“文房四寶”小版張,仍是一個問號。當然,如果愿意出高價,中國集郵總公司已經準備好了豐盛的大宴,除“2006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卡書外,另有“文房雅頌” 線裝書(售價85元)、“文房擷英” 卡書(售價130元)、“文墨藝韻” 禮品套裝(售價280元),等等。絹質“文房四寶”換了個馬甲,身價自然大不一樣。而也正由于制作方已經將其升值空間強行剝奪,絹質“文房四寶”小版張后市能走多高,就成為市場擔憂之處。
通常情況下,類似絹質小版張這樣的新品,問世之后的運作,主要是擁有貨源的賣方。市場上說的“拉高出貨”,揭示的就內中奧秘。從這個角度,絹質“文房四寶”小版張,遭遇市場抵制也不足為奇。
文章來源:安慶老城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