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郵卡專版 > 正文
         
        培育郵市愛護郵市
        發布日期:2006-10-9 14:00: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中國的郵市,在上世紀80年代,自發出現在郵票公司門前的馬路邊,當時被有關部門稱之為“非法販賣倒賣郵票”,多次邀集工商、公安部門拉網圍堵,沒收并處罰,成為“打不散的游擊隊”。

          1984年,以“仕女圖”、“牡丹亭”為標志的優質票張,引發了第一次集郵熱潮,馬路市場逐漸轉化為公園市場與市內市場,中國郵票堂而皇之出現炒作,炒郵成為炒股的預演,1988年6月,北京月壇公園郵票市場經營區開放,郵政有關“禁止在北京的任何地方進行非法交易郵票”的禁令解封。1989年2月10日,原郵電部等單位發布《關于允許個體工商戶經營郵票和集郵品的聯合通知》,至此,集郵市場正式開放,受法律保護的郵商出現。

          1991年,從月壇刮起的炒郵颶風,橫掃整個中國,兼及香港,全民炒郵,郵票軟黃金成為流行語、關鍵詞,小小的月壇公園,日進數萬人,連買門票、上廁所都要排長隊,堪稱集郵史上的奇觀。

          過熱與過亂的炒作,終于引起政府部門干預,1991年8月19日,上海公安在郵市抓人,11月10日,北京月壇郵市停辦,11月23日,成都郵市貼出告示,要求集郵者登記并交稅。恐慌的炒郵者急于拋貨而引發行情劇跌,投資者紛紛退場,全國的炒郵熱急冷。

          1991年的郵市大潮,是外部投資渠道過窄,大量投機資金涌人郵市所致,最后是行政干預結束。而1997年的大潮,則是郵政部門借香港回歸的機遇,有意引導炒作,并把集郵作為郵政收人的一個重要來源,增發巨量新郵,“大規模殺傷”集郵者,導致集郵熱變成集郵冷、郵票長期打折。

          從1994年下半年起,原郵電部推出一系列“救市”措施,蓋銷和銷毀部分垃圾郵票,宣布“增套減量”政策;1995年發行印量少的“世乒賽”、“桂花無齒”、“龍門加字”三種小型張,尤其是桂花無齒小型張,印量只有56.7萬枚,問世即被炒高數倍,售價3元,最高時達到上千元。

          1996年集郵收入達到創紀錄的24.1億元,比1995年增長52%,集郵已成為郵政部門的一項重要收人。1997年新郵預訂呈現前所未有的火熱形勢,要求加入集郵協會的人成倍增加。面對即將回歸的香港,會員們購買和預訂香港郵票的熱情也空前高漲。在種種利好消息的激勵下,許多投資者看到了希望,紛紛涌入郵市,參入新郵炒作。

          (二)

          郵市火熱,使市民們比以往加倍關注行情變化,許多報紙不失時宜地開辟了郵幣卡專版,刊登郵票、磁卡和錢幣的行情,述評,預測等,指導投資;一些大中城市的電信部門,爭開169,968電話熱線,使客戶能最快地了解到郵市行情,這樣,入市者成幾何級數倍增。各地郵市如雨后春筍般建立,并向豪華、現代化看齊。

          1997新春伊始,郵價暴漲,中近期票品甚至長期低于面值的“垃圾小型張”也都大幅攀高,升勢極猛,瞬息萬變,影響波及海外。在新加坡,中國郵票市價也日新月異,大幅上揚。在上海,牛票面世場面火爆,各郵局門口凌晨就人聲鼎沸,熱情的郵迷冒著嚴寒連夜排隊。牛票十分緊俏,面值64元的整版成交價高達110元。

          全國各地的集郵市場,無一例外都處于火爆局面。上海市“盧工”市場,由于入市人多每天不得不借助警察維持秩序。出售入場券的窗口前,幾乎每天都排著長長的隊伍,后來人場券的售價上調了一倍,但等待入市的人并未減少。各地郵市遠比1991年高潮時更為“瘋狂”。

          1997年7月初,回歸熱過去,在天量新郵的“殺傷”下,郵市頹勢漸露。金箔軟折從開盤價500元,一路下探到11月底的牌價100元,黃山小版張從期貨價50元跌到11月底的22元以下,跟風投入到磁卡、錢幣、郵票的巨量資金悉數被套。此后,金箔張跌到最低價15元,黃山小版長期打對折。

          1997年的郵市狂漲,回歸郵品的熱銷,各級集郵公司成為最大受益者,總公司的在24億基礎上的翻番目標超額完成,郵政部門全年集郵盈利超過70億元。

          1989年至1998年的十年中,一共發行了93億多套郵票,延續到2003年,包括封、片、卡、冊等郵品,累計發行郵品價值過百億,至少一半積壓在倉庫里。

          對于1997年以后的郵市,郵評人士寶木指出,中國郵市實際上是為郵政部門而非集郵者設立的,郵市成了郵政部門大宗交易郵票的地方,而郵市變成批發型、炒作型的格局也完全是郵政部門暗中促成的。他說道,上個世紀80年代初,市場上根本看不到整盒小型張交易。但后來《紅樓夢》、《長城》等小型張都能夠看到整盒的,這種批量貨源哪里來?只能是從集郵公司流出來。另外,細心的人還會發現,起初郵票都是500版一包,可近幾年,變成了200版一包。以往的郵資封都是1000枚一包,后來變成了500枚一包,這不是人為地幫炒作者提供方便,助長炒作嗎?所以說,這個炒作的市場是政策所允許的,郵政與炒作者之間一定程度上又是互利互惠的。

          打折是惡炒的雙胞胎,惡炒之后必放貨,放貨之后必大跌。其原因,一是郵政給集郵公司的結算價極低,起先是按面值5%結算,后來在集郵者的指責下,改成面值的80%,違規公司搭配一些緊俏郵品,按幾萬元一“堆”,低于面值打折出售給郵商,從差價中攫取高利潤以飽私囊。公司壟斷操縱原始貨源,借用預訂戶的郵品,以期貨或炒作股票的方式暴炒新郵,反復拉高出貨,圈取現金,待到炒作下一個品種前,再用庫存砸低市場,收回那些成包成盒的新郵入庫。賬面上看,庫存沒有變化,實際上,炒作者也即那些“偷梁換柱”者早已暗中撈飽。

          這種體制造成的掌握資源的少數人暴富現象,是中國郵市十多年難治的頑疾,是對郵市的無盡摧殘和打擊,信息的不對稱與交易的不公平,破壞了原有的集郵者認同的價格體系,使投資者一批批被套牢,郵人的信心徹底喪失而紛紛遠離郵市,郵政的信譽一再降低,已經危及中國郵市與集郵事業的生存。

          (三)

          從2005年起的郵政改制,把政企合一的郵政局和集郵公司分開,前奏曲之一乃是核查封庫,徹底銷毀2003年以前庫存的所有郵票和郵品,至2006年6月,全國銷毀郵品工作完成,市場效應正在逐步顯示。

          徹底銷毀半年以后賣不完的郵票,是國際慣例,是為了保證集郵者、投資者利益的遵從經商道德的作法,也是維護郵政信譽,鼓勵顧客購買郵票增加郵政收入的長遠舉措。我國這次大銷毀,與眾不同的是連同1991年以前的所有郵品,包括大量的精品也全部銷毀。

          銷毀了庫存,徹底斷絕了炒新、砸盤、打折的源頭,數以千計的集郵公司不得不與普通的郵商一樣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到市場尋找貨源與商機,他們相互競爭,為集郵者提供更好的產品、藏品以及服務。這是一個重新洗牌、重新組合的巨大變化,在郵品大銷毀期間尤其是郵品全部銷毀完清單公布后,都會因為公司的買盤刺激郵市行情的上升,吸引場外大資金的搶盤,而2004,2005和2006年郵品的暫時不銷毀,又給炒新者留下了希望,他們會因為留戀暴利而作最后的努力,再次掀起炒新的巨浪,爭奪市場大蛋糕的一部分。但是,無論如何,歷史前進的腳步誰也不能阻擋,飽受炒新煎熬過的集郵者不會繼續上當,他們會將資金投向那些銷毀多、消耗大、存世量小的老票、編年票、優質型張和打折型張,正宗集郵品JP片、小本票等。

          我們希望再也沒有惡意炒新,沒有暴漲暴跌,而是平穩的緩慢走的“慢牛”,讓廣大的曾經離去的1000多萬集郵者回來,讓更多年輕的新人進來,大家在郵票怡情、增值中,享受集郵的快樂。

        作者:吳榮先    文章來源:《集郵博覽》2006年10期

            匿名發表·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上一篇:強勢品種重現整理格局未變 下一篇:2006年10 月9 日田村卡行情報價(供參考)

        相關新聞

         

        焦點圖片

        《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 9月8日磁卡行情報價(

        最新資訊

        ·金價反彈餡餅還是陷阱?理財師:近期具
        ·9月25日集幣視點(本站專稿)
        ·地球上最為奇特的動物 
        ·女人在婚姻中需跨越的幾道坎 
        ·女人在婚姻中需跨越的幾道坎 
        ·夢幻島酒店告訴你什么才叫奢華
        ·明星股民踩中雷曼地雷 李嘉欣虧掉一個
        ·4300年的英國“巨石陣”之謎被破解(圖
        ·秀美迷人靚妹妹
        ·極致美女林娜 [13P] 

        經典美圖

        4300年的英 秀美迷人靚 極致美女林
        美女自拍寫 過癮!你能 孫菲菲最新
        閉月羞花 百年成妖, 售樓小姐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2008 JiB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