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快要發行文房四寶絹制郵票了。
既然已經要發行文房四寶紙質郵票,為什么還要發行絹制郵票呢?讓我們想想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普通郵票有發行期,不規定發行量,每位集郵預訂者有一套,窗口也應發售;而絹制票不屬普通郵票,可以悶葫蘆搖。其發行量相當時間是不會公布的,如果發行量不大,就不會有多少收入,白挖空了一番心思;如果發行量大了,公布后也就無人要了。因此想必是發行量大而不會公布發行量。
這絹制乃大有名堂,你說是郵票,可郵票的基本屬性是預付郵資憑證。如果你用一套絹制郵票帖信,法定價值就是幾元錢的面值。這就有問題了,昨天,本網有人說絹制文房四寶郵票50元,盒子100元。香港回歸金箔張再丑,面值還是50元,法定價值還是要認50元的,那么絹制的幾元面值,憑什么定價50元?!或許有人反對,說沒有定價50元。那么,這絹制郵票定價就是個大窟窿。悶葫蘆的價格。我敢斷定不是面值銷售。
前些時候出了精制珍郵,動則上萬元的價格?山疸y制的珍郵就是郵票嗎?能說中國郵政又發行了大清郵票嗎?孫中山推翻了滿清帝制,而我們的中國郵政還在認可滿清帝制政權,能這樣說嗎?金銀珍郵只是用金銀印刷的仿制品,決不是郵票。這里有嚴肅的政治問題。同樣,用絹制、用金銀復制郵票,如果不是為了通信,就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郵票,非要說是郵票,也是商業有害郵品。
郵政利用手中的發行權、壟斷權,指鹿為馬,胡亂開發郵品,還不甘心,還要縱容壟斷的集郵公司濫加包裝。壟斷的惡果是任意侵害郵人利益:你要絹制票,就必須買個無用的盒子。憑什么?難道我不要盒子就不行嗎?憑什么非要郵人接受以包裝為名的搭售?想想香港金箔張,溢價70元、90元,現在誰還認那個殼子的價值?什么硬折、軟折,統統成了廢紙。
在這絹制票漂亮的外殼下,能見的是惡意壟斷、價格欺詐、無恥搭售!
作者:無終始 來源:xx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