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6-9/20069320393670413.jpg)
(“梅蘭芳”是郵票、錢幣、磁卡永遠的題材。至今已有近十個品種問世,且都為收藏者所喜愛)
習慣上的郵市,為郵幣卡三分天下的市場,“郵”是郵票,“卡”是磁卡,“幣”單指紀念幣。1997年,正是這三者聯動,打造了郵市的神話世界。歲月匆匆,一晃就是10年,當年郵幣卡三雄并立的場面,今天看來,似乎已經成為遙遠而陌生的回憶。
但不然,進入9月,在涼涼的秋風中,郵幣卡三強(紀念幣稍弱),好象又都找到了當年感覺,攜手在市場形成了一道小小漩渦。其“漩”其圓滑,其“漩”之強勁,其“漩”之精彩,遠遠超出參與各方的預料。不敢說秋季行情由此而起,最起碼,也是吹響了進軍前奏曲。
先說“卡”?ㄖ兄,當屬田村卡“梅蘭芳”。田村卡全部只有70套(含“測試卡”和“鮮花地圖”),“梅蘭芳”在排行老三。因為題材出眾,設計精美,發行量又只有18. 86萬,因此1996年初夏磁卡市場形成之初,“梅蘭芳”就以其王者風范,成為引領磁卡行情的領頭羊。這套面額380元,5枚/套的磁卡,1996年9月中旬,就逼到了1500元高位,之后步步向上,到1997年3月下旬,市價突破10000元(全品甚至高達16000萬)。在市場,提到磁卡“梅蘭芳”,無不抬頭以仰視眼光注目。可惜之后卡市大落,“梅蘭芳”也急速縮水。最低時,喊價只在650元左右。2004年初夏卡市再動,“梅蘭芳”雖然也有所努力,但終于底氣不足,止步于1000元關口。2006年卡市萌動于春末,其勢之隱,其調之低,不為參與者所察覺。到9月上旬行情浮出水面時,旗幟品種“梅蘭芳”已經躍到1500元以上了。到9月下旬,又強行攻至2400元附近。在“梅蘭芳”的帶動下,田村卡近期走出了一撥積極向上的行情。表現出的特點,一是價格步步逼高,二是成交有效放大,三是人氣急速上升。田村卡因為前期經過大量置換和銷毀,社會流存量相當小,如果收藏價值能得到進一步確認,其前景,十分可觀。這也是磁卡市場日趨活躍的重要原因。
再說“郵”?淳W上的貼子,有5枚信銷“庚申猴”,品相有好有弱,開價3000元。不是信銷票時代,以為不會有買家,卻不然,問者多多,最終以2600元價格成交(高者600元,低者400元)。9月末,“庚申猴”新票收購價再次露臉,此次開出收價,從前期2350元,又上升2480元(方連10000元),這也是“庚申猴”的另一個歷史新高!案旰铩眱r格節節攀高的意義,對市場非同小可,它既能提升市場參與者的信心,又能為行情發展起到一個演示作用。“庚申猴”發行量大概在420萬左右,除郵政消耗外,其余大多沉淀在集郵者手里。它的價格走高,最大程度代表了集郵大眾的利益,自然也能最大程度鼓舞集郵大眾的參與熱情。而集郵大眾是郵市最根本的基礎,只要他們信心不倒,這郵市就永無消亡之日。而“庚申猴”短短26年從8分面值,快速增值到2400元(賣價更高),更是集郵投資的典范——1980年結婚的年輕人,如果不買手表(120元左右)給女方做彩禮,全部投資“金猴”郵票,那么現在的市值,就是360萬。即便在北京,這筆資金也能置辦一處極為豪華的住宅。這對市場,無疑有“只有想不到,沒有辦不到”的啟示。由此,也自然會推動行情進一步向縱深發展。
還是想把“幣”也拉進來。郵幣卡三分天,“幣”也是其中英雄。幣中領跑者,自然是“建行”。紀念幣板塊近年表現不溫不火,當年的許多強勢品種,甚至已經被市場遺忘。但領頭羊“建行”仍一枝獨秀。1997年郵市高潮時,“建行”風光無限,市場一路攀升至800元以上。幣市十年疲軟,可“建行”風采依舊,市場價又從800元上漲到1500元左右。雖然后跟者寥寥,但它憑它個人的魅力,仍然出盡風頭。
郵幣卡領軍品種是市場之魂,每一次行情啟動,總是它們在前面吹先鋒號?ㄖ懊诽m芳”,郵之“庚申猴”,幣之“建行”,在2006年秋季,能不能再樹雄威,帶動市場進行新一輪大變局?我們期待。
作者:張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