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打折現象是廣大集郵者和集郵投資者長期關注的問題。本報3月18日刊發的獨家報道《郵票打折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引起了全國集郵界的強烈反響。《國際金融報》、《信息早報》、《人民日報·大江南收藏》、《中國集郵報》等多家報紙在醒目版面轉載,中國郵幣卡網、炒郵網、盧工信息網、中國集郵在線、中國集郵資訊網等十多家網站也及時轉載并發表了眾多集郵者的評論。在郵市上,甚至出現了郵人爭相搶購這期報紙復印件的場面。郵人們都為之振奮。
北京西站郵幣卡文化市場管理人士謝元宏:《收藏拍賣導報》的報道《郵票打折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實事求是,打中了發行政策問題的要害。郵資票品打折貶值的問題十分嚴重,時間持續長達12年以上,打折面寬堪稱中外奇聞。一個提案,代表了人民的意愿,表達了集郵消費者的心聲,字字千鈞,很有分量。
馬甸萬家郵幣卡市場經營人士朱建明:郵票長期打折,給集郵者造成了很大的損失。而要想真正解決打折票,集郵公司和郵政部門就必須實行政企分開,集郵公司應該和廣大消費者一樣向郵政部門購買郵票,而不得享受任何打折優惠。這也是人大代表提案中所提到的。而實質上,無論是集郵公司,還是集郵者、郵商,他們都應該有平等的權利從郵政部門購買郵票。這是一個公平的問題,也是解決郵票打折問題的核心所在。
中國郵幣卡網站網主王國強:在1992年以前,中國的郵票在國際上有很好的聲譽,那個時候的郵票設計精美,面值也低。但1992年以后,郵票就開始打折,今天買的郵票明天就打8折,這種虧本的事情誰會做呢?收藏和投資的標準都掌握在集郵公司手中,郵市的市場秩序和標準變成了集郵公司的秩序和標準,市場經濟在郵市大打折扣。
上海郵評人士寶木:郵票長期打折,實質上反映了3個方面的深層次問題。首先是郵政部門的壟斷,郵政部門沒有競爭對手,要買郵票只能買它發行的郵票,所以郵票打折對于郵政部門來說是無所謂的事情;其次是郵政部門向集郵公司打折銷票,集郵公司就向市場不計成本地打折傾銷,以致出現“堆票”現象。這是造成郵票長期打折的主要原因,實質上也反映了郵政部門和集郵公司在利益上的矛盾;再次,郵票被人為地分為集郵郵票和寄信郵票,這是國外所沒有的。郵局拒絕用郵資封和紀特郵票發信,這是很可笑的事情。郵票是郵資憑證,是商品,既然付了郵資就可以使用。郵政法本身也明確規定郵票不得低于面值銷售,所以現在郵政部門的行為是違法經營。
湖北省集郵協會吳榮先:解決郵票打折問題的關鍵在于郵票、郵資應在郵政窗口銷售,供消費者使用。只有郵票能夠寄信了,可以貼包裹了,消耗了,那么郵票打折的問題很快就能得到解決。如果郵票的使用功能得不到恢復,那么郵票打折問題將繼續存在。這不僅損害國家郵政的形象,又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安徽安慶市收藏家協會會長張健初:郵票長期打折,主要是因為郵票的使用功能被破壞了,郵票的發行量大,集郵公司大量放貨。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郵票、郵資封就應該在郵政窗口敞開銷售,郵政部門對于郵票發行的總量要控制,不要粗制濫造地亂發,要講究科學決策,多發精品,而對于集郵公司則應該嚴格限制其放貨的行為。
內蒙古郵評人士劉環宇:新郵一出來就打八九折,甚至六七折,我們干嘛要預定,直接從郵市買好了。所以一些郵迷不但不再預定新郵,而且集郵愛好者也紛紛退出集郵協會。2002年,全國集郵協會有會員330萬人,而2000年郵協會員421萬人,兩年間就減少了100多萬人。至今這個數據還在遞減,人們對集郵的熱情也在打折。我真心希望提案有一個結果,也很關心這個提案會怎么落實。
文章來源:中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