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載:今年郵品銷毀工作進展順利,人民郵電出版社即將出版新的郵票目錄,此目錄中公布的郵票發行量將減去今年以及前幾年已經銷毀的郵票數量。消息傳來,令望眼欲穿的集郵者無不歡呼雀躍,畢竟這項工作已進入了實質性階段,此舉無疑表明了郵政兌現承諾的一種姿態,也給廣大郵人吃了顆定心丸,因此,新的郵票目錄是值得期待的。不出意外,這里所說的郵票目錄應該是人民郵電出版社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歷次銷毀清單以這種方式公布于眾是集郵者非常關注的,出版新的郵票目錄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雖無可厚非,但它決不是惟一途徑。因此,筆者對其存有三大疑問:
關于發布渠道。從某種意義上講,銷毀郵票與發行郵票一樣都是一種國家行為,因此公歷次銷毀清單也應該由國家郵政局來發布,否則,其嚴肅性和權威性就會打折扣。記憶中多年來新郵的發行量,無論是提前還是滯后公布,都是授權在權威的集郵報刊上公布的,而公布歷次銷毀清單是否改弦更張了,“目錄”優先,報刊沒戲,筆者不禁要問:“目錄”刊登新的發行量是否有國家郵政局的授權?是否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價格不菲的“目錄”畢竟沒有報刊的受眾面廣、影響大,為了獲得知情權,集郵者還要付出不低的成本。其實,國家郵政局只有先公布了歷次銷毀清單,然后才能有“目錄”中新的發行量,否則,就是本末倒置。條條道路通羅馬,公布清單僅有“目錄”是不夠的,郵政可以授權集郵報刊,分期分批公布清單,這樣集郵者就有了更多的選擇,也更具人性化。
關于銷毀品種。幾年來,在郵票的多次銷毀中,編年郵票無疑是首當其沖的,也是數量最大的,而今年有了新的變化。據報紙披露:這次大規模銷毀,除了1992年至2003年的郵資票品外,還包括1991年以前的一些老品種,也就是說不僅打折郵品要銷毀,就是市場價值很高的老郵品也得銷毀,“盡量將各級郵政企業的庫存壓為零”。而人大代表楊先龍先生在湖北荊門督察時,目睹的銷毀品種就有:“長江三峽”特種郵資片、紀念郵資封和紀念郵資片以及2003年前的一些小版張。我們知道,傳統的“目錄”只是郵票目錄,并沒有涵蓋郵政用品類郵品,因此,僅靠“目錄”來公布銷毀清單是不完整的,郵政用品類郵品的銷毀清單又將采取什么方式來公布同樣令人關注和期待。
關于目錄版本。按慣例今年出版的新目錄,應為2006年版,也就是說它收錄的郵票應截止到2005年底。2005年以前的新郵發售期是一年,目前2005年發行的新郵還有一些仍在發售期內,最晚結束發售期的應該是“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徽和吉祥物”郵票,時間是2006年11月12日。2003年以前庫存的郵票銷毀了,2004年、2005年超過發售期的郵票還沒有銷毀,何時銷毀目前還沒有時間表,更不知銷毀的數量,該“目錄”作何表述與統計也是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多年來,廣大集郵者呼吁按年出版目錄,用來完善和補充全冊,避免重復購買,可一直沒有得到出版方的響應與采納。作為工具書,筆者就曾購買過1995年版(19.5元)和2003年版(49元)兩個版本,其不菲的價格,是大多數集郵者難以承受的,因此會員中也很少有人購買。殊不知,“目錄”只有在新舊對比中方顯其價值。由此可見,公布歷次銷毀清單僅有“目錄”是遠遠不夠的,也不是惟一的。
作者:張萬國 文章來源:中國集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