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時間早、稀有的、題材比較好的卡,售價高達千元甚至上萬元
一張小小的電話卡,竟然賣到幾百元甚至上千元,卻仍然炙手可熱。昨天,記者獲悉,廣州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電話卡收藏的行列。電話卡已成為繼郵票、錢幣之后的新寵。
電話卡價格不菲
很多人愿意以高出電話卡面值幾倍甚至百倍的價格,將其購入囊中。記者從卡友俱樂部網站上了解到,大多數電話卡的售價在幾百元左右,而一些發行時間早、稀有的、題材比較好的卡,售價則高達上千甚至上萬元。比如廣州電信上世紀80年代末發行的田村磁卡“65張大全”,新卡可賣到幾十萬元,就連使用過的舊卡,也高達3萬元左右。這套卡目前為止廣州還沒有一個人可以集全。1991年發行的第一屆世界女子足球錦標賽的卡,也賣到3000多元。
卡友俱樂部站長劉建林先生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關注電話卡,他說:“感覺這些電話卡就是未來的郵票,很有收藏價值。自己從90年代末正式開始收集電話卡至今,已投入上百萬元的資金了!
網上買成主渠道
比起親自前往郵幣卡市場“淘寶”,網上購買顯然更加便捷。在卡友俱樂部的網站上,記者看到,網站建設已初具規模。網站設有卡商專區、社區新帖、新聞速遞、集卡常識等欄目,提供大量的買賣信息以及卡友活動的信息。同時,網站上待賣的卡,都配有圖片及文字說明,并標上價格。記者隨意打開其中一條標題為“六省拼圖”的帖子,此帖于本月16日下午發出,17日上午就有人留言要購買。
據了解,很多集卡愛好者都是通過網絡來獲取各種卡的,卡友也可以在網絡上相互交流,獲取集卡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網上公開標價,吃虧上當的事要比在市場上少很多。
假卡已開始泛濫
隨著電話卡開始走俏,假卡也愈演愈烈。據了解,這些假卡有的是模仿真卡的圖案而制成的,做工精細,卡面圖案幾乎一模一樣;有些則是隨意印圖案上去,而電信部門根本沒有發行過。
對此,劉建林先生介紹了個方法以分辨真假卡,首先對比卡上面的圖案,特別留意細節的地方,看是否清晰一致;其次比較卡面上的字體,看字體與真卡是否一致;最后可以看卡背面的賬號,看賬號位數是否準確,是否屬于真卡賬號范圍等。

圖:豬卡,1995年中國電信發行的全國通用卡,很多人把它比作是“卡中的猴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