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沒有大版的小版(東方鶴)
97年郵市大潮中以小版式印制的郵票受到郵人的普遍追捧,其后當局在小版的運用上真是做足了文章。除了從提升自身業務收入和扶持二級市場雙重考慮而發行的超低量小版張外,普通版票也大多采用了小版形式。并對二級市場在小版張和小版票存在的模糊認識不加澄清,乘機大銷此類郵票狂撈好處。此為對中國集郵和中國郵票投資者極不負責的表現。
檢索《中國集郵大詞典》和《中國集郵大百科全書》我們不難發現,對小版張的定義是相對于大版張(即普通版票)來說的,沒有大版張之皮就無小版張之毛,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以為小版張挾二十幾年來最低量之優勢而不能領郵市之風騷,而郵界至今尚未對其應當成為第四次大潮的先鋒官達成共識,實屬投資者之不幸。所以不首先澄清大家頭腦中票與張的認識,則有礙于小版張向上的持續突破,也無法彰顯如此超低量 的小版張板塊在當今郵界無與倫比的投資地位,無論是對郵票投資市場營造持續的獲利示范效應還是對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理念的形成來都是不利的。
筆者早就提出要正確區分小版票和小版張,目的是要大家知道票與張在投資領域有本質的不同,并不是否認普通版票特別是小版票的投資價值。97年的潘天壽和04年的大飛船都達到過1000元的頂峰,亞冬會、鏡泊湖和二輪生肖等小版式郵票在97年也都有不俗表現。但從投資價值屬性來說,特別是從一個板塊的投資價值來分析,小版張無疑更勝一籌。
我期待大家能夠統一認識,在目前場內無論是人氣還是資金均無法令整個大盤全面大幅上漲的情況下,積極推動小版張的前行,盡快讓其實現價值回歸,以其目前所具有的地位一定會產生更為強大的號召力,此對郵市行情向縱深發展、對郵票投資持續獲利示范效應的營造、對吸引場外資金介入、對郵票投資隊伍的不斷壯大都將產生巨大的作用。
(注:各板塊的投資價值都已顯現,發此貼不是否認對其它板塊的投資,大家盡可按自己愛好選擇品種進行投資,新一輪行情同樣會帶給所有鐘愛郵票投資者以驚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