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復蘇征兆已顯露 宋琛
今年以來的郵市走勢讓許多投資者看不懂,在緩慢的進二退一中絕大多數郵票出現了幅度不一的回升,且不少郵票呈現大漲小回格調,一反前些年新郵齊漲共跌的表現。從5個月來的市場演繹分析,JT郵票在年初先人一步攀升后,帶動春節后老紀特、“文”字和編號郵票走強,3月中旬以來,編年小型張和紀念郵資片的整體回升,更令投資者歡欣鼓舞。隨著價格不斷上揚,超跌郵品擺脫底部羈絆的形態日漸明朗,行情的深入似乎在宣告郵市8年多來的低迷調整已壽終正寢,而這一切對于長期“抗戰”的郵商和投資者而言,不啻是個福音。 那么,本次郵市行情的怪誕表現究竟是何因造成,又怎樣看待其性質呢?筆者通過深層次分析,結合市場27年來的走勢演變,認為目前的郵市行情應屬典型的復蘇行情,其理由如下:
政策利好強勁
作為對政策依賴性極大的郵市,政策面的一舉一動會影響市場溫度。隨著國務院常務會議于2005年7月20日“原則通過”《郵政體制改革方案》,歷時8年的郵政政企分家步入實施階段,徹底銷毀困擾郵市復蘇的打折編年票庫存行動也水到渠成。雖然國家郵政局銷毀龐大的編年票庫存,主要目的是為今后成立的“中國郵政集團總公司”能輕裝上陣,革除20世紀90年代不切實際增大新郵發行量的苦果,但因市場自1999年后出現的反彈行情均功虧一簣于編年票庫存的出籠,所以徹底清庫編年票已是郵市回暖的“華山之途”,當銷毀消息正式在今年春節后明朗,郵市所面臨的政策面也成為自1979年中國集郵活動回復以來最好的時期。
市場復蘇跡象明顯
根據半年來的跟蹤,可以發現目前郵市復蘇行情征兆十分明顯,具體表現為:
一是回升的郵品涉及新中國各個時期的郵資票品,這與前些年出現的新郵反彈行情迥異,是郵市復蘇行情區別于反彈行情的最主要特證;二是市場熱點已非新郵惟我獨尊,而是編年小型張,JT強勢郵票和紀念郵資封片等熱點并舉,市場熱點呈多樣化狀況;三是成交熱點主要是低于面值的超跌郵品,它們的升幅明顯大于高出面值的品種,反映出復蘇行情的重要特性——超跌郵品的價值回歸;四是新郵炒作乏人問津,前期佳郵熱點頻現,這可從2006年已發行的新郵遭遇投資者冷淡中窺得。但盡管如此,新郵打折幅度趨小,也反映出復蘇行情的一個重要特點。
鑒于今年上半年郵市的主要熱點及成交集中在價格偏低的郵品上,市場也形成一些非常有趣的現象,其主要體現在編年小型張量價齊升、超跌紀念郵資封片整體回暖,JT郵票重獲青睞等上面,這三個板塊在5個月內的平均升幅已在50%左右,而其共同特點都是對前些年價格超跌的修復,包括對JT郵票跌過頭的修正和大幅打折郵品的價值回歸之路。
資金面逐步寬松
隨著重大利好的實施,市場運行格局和熱點發生變化,特別是春節后郵市運行軌跡已逐漸脫離惟新郵炒作馬首是瞻的狀況,出現了以JT郵票為突破口的全面復蘇行情。今年2月中旬開始,過去僅依靠場內資金炒作新郵的現象,被場外資金推動的JT郵票走強所改變。4月中旬隨銷毀編年票行動如火如荼開展,場外觀望資金開始大規模介入深幅打折的超跌郵品。“五一”長假之后,市場更是出現了成交驟增、人氣回升和郵價全面回升的的現象,形成了一個小高峰。從中不難發現,隨著社會資金不斷入駐郵市,困擾市場多年的資金面已大為改觀,資金寬松的新格局步入形成階段。
值得重視的是,復蘇行情往往是大行情的前奏,因此其能否成功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盡管郵市復蘇難以一蹴而就,其間漲跌在所難免,但只要強勢品種處于進二退一狀態,且市場成交量維持活躍,那么郵市的表現依然在良性發展。筆者在此透露一個復蘇行情的重要特征,即JT等老票與編年郵票等新郵之間在運行中熱點是此起彼伏的,往往出現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熱點交替,這種風水輪流轉的表現是復蘇行情的主要節奏。
中國集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