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狗年春節前后,北京、上海等地幾個大郵市行情出現大的反彈,雖然沒有成交量的有效配合,還是“炒”聲陣陣,北京奧運會《會徽》、《吉祥物》及其“不干膠”,《丙戌狗》大版、小版,價位一個勁地猛漲,還有2003年、2004年小版和不少老票張都有不小的升幅。持籌者笑逐顏開等待更高的價位,買貨者買不到貨更買不到量。行情節節大幅攀升,狗年旺旺,喜氣洋洋。于是乎,郵評“政策利好論”再度活躍,無限風光,十分吃香。有些人對《狗年莫忘防“狗”咬》不同意見的文章,斥責為“狗話連篇”、“狗屁不懂”。為配合“大好形勢”,一些媒體報刊網站相關報道文章,“喜”文“喜”話猛增,“犬吠郵市春日暖伙“春天急步走來”,“百年不遇大局到”,“本次行情不同以往”,“郵市曙光已現”,“機不可失”,“歷史給予了機會”,“堅定信心,看好后市”,“2006年非同尋常”,“世紀超級大行情悄然走來”,……類似上述鋪天蓋地的“好”話,促使猶豫不決者堅定信心,走上吸貨、參與之路。尤其是原本對現行政策口誅筆伐、義憤填膺者,現時又對當局大加贊賞,點頭稱是,完成了由“反”向“正”的大轉變,再一次演繹了“郵評不倒翁”之技巧。此時此刻,“看多專業戶”自我感覺極佳,“我早說過……”掛在嘴邊,把賠得一塌糊涂的往事忘得一干二凈。把1997年大行情、2001年的“井噴”行情、2002年的"6.18"行情、2004年的“激情”行情之后的長時間回調和大多數人或賠或套的事實,忘得一干二凈。世界真奇妙,市場真奇妙。有許許多多的“奇”是在忘記歷史教訓中產生的,有許許多多的“妙”是在吸取了歷史經驗中孕育的。都盼郵市回暖,究竟什么是暖?都望郵市春天,究竟什么是春天?難道一天漲幾元、幾十元就是暖、就是春天?難道暴漲以后是暴跌就是暖就是春?
都說管理層的政策是行情的關鍵,難道當局的發行宗旨、目的和指導思想已經有了實質性的轉變,難道發行政策已經有了根本性的改革?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集郵事業沒有回升跡象,青少年集郵形勢相當糟糕,難道沒有集郵事業發展為基石的郵市能有真正的春天?依靠炒作和投機資金掀風作浪,演繹的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虛假繁榮。
我們再來看看關于封庫和銷毀的利好消息吧。這當然應該認為是利好,但作用十分有限,過分夸張,正中大莊主、大資金和投機資金的下懷。對1992年至2003年庫存郵品進行封庫、清點,并準備銷毀”這一消息,在銷毀前大肆宣傳,提前透支,寅吃卯糧,害處多多;其次,最終銷毀落實,量有多大?1992至2002年的已于2004年銷毀一次,占庫存的約95%,那次銷毀后作用大家已經領教過了,因為銷毀僅占該范圍發行總量320億元的11%左右,之后僅剩5%了,而且現在不可能再有5%了,因為時間又己過了2年。至于這次包括2003年的,須知2003年的關鍵是26種小版張,這些只有幾十萬的“量少”鴉片品種,各省搶著要,能分到多少?現在還能在庫房呆著?
有人提到“老票張”走勢不錯,價格上揚,但這與現行政策無關!袄掀睆垺鄙蠞q,是好事,但跟“風”上漲太快,也要回調的。至于為什么上漲,筆者以為原因有幾點:一是慣例。哪個國家都如此,根本原因在于總有損耗,沒有戰亂,也會有局部的天災人禍;二是理性。不少投資者由炒新轉向了老品,這樣穩當;三是禮品開發。這是又一個“中國特色”,什么《共和國萬歲》、《XX郵票珍藏大系》、《中國偉人》,層出不窮,包括集郵聯在內的團體、機構,動足腦筋,挖空心思,一冊售價幾千幾萬,牟取暴利,何樂不為?可惜公款消費,公關消費,饋贈消費,最終成為腐敗消費!還有這種開發,只是品種換了主人,存世量不會減少。
毛澤東同志說過,“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1997年大潮之后,郵市行情年年有幾次反彈,可惜每次反彈都是曇花一現,套牢族大軍總是隨著反彈結束而擴容。難道2006年的反彈性質已經改變?但愿如此,阿彌陀佛。但是,可實際卻不是這樣。一個體制的改變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行情好起來還需時日。
來源:集郵博覽 作者:老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