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集郵報》組織的2005年中國集郵十大新聞評選日前揭曉,評選結果如下(以事件發生先后為序):
●1月10日,中國集郵總公司迎來50華誕,同時標志著中國郵政開辦的集郵業務走過半個世紀的歷程。中國集郵總公司是我國唯一一家設計制作和銷售國家級郵品的專業公司,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在國內外最有影響力的集郵企業,年銷售收入8億元,無形資產價值逾27億元。
●北京時間1月21日,南極長城站郵局舉行揭牌儀式。這是長城站郵局繼1985年后再次營業,由北京國際郵電局承擔此次開業的具體工作。北京國際郵電局工作人員勇高遷在長城站郵局工作30多天,其間國際郵電局共向南極長城站郵局封發郵件總包10個,郵件5401件,總重量達到122.5千克。
●在全國人大十屆三次會議上,楊先龍等代表再次提出關于解決我國郵票打折問題的議案。議案中提出中國郵政要解決好權為誰用的問題、應盡快恢復中國郵票郵資憑證的功能、國家郵政局不能自辦集郵公司、過了發行期的郵票要公開銷毀、郵票發行要視市場需求而定、郵政部門應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等6條途徑。
●第25屆全國最佳郵票評選揭曉頒獎活動6月1日在湖北武漢隆重舉行,《鄧小平同志誕生一百周年》獲最佳郵票獎,《雞血石印》獲優秀郵票獎和最佳印刷獎,《清明上河圖》獲優秀郵票獎和專家獎,《甲申年》獲專家獎。
●為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國家郵政局、中國香港郵政、中國澳門郵政于6月28日發行了相同主題郵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也發行了相關主題郵票。郵展、專題集郵研討會等集郵活動成為國內外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務院常務會議7月20日討論并原則通過《郵政體制改革方案》。郵政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實行政企分開,改革郵政主業和郵政儲蓄管理體制,重新組建國家郵政局,組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加快成立郵政儲蓄銀行。通過改革,建立政府依法監管、企業自主經營的郵政體制,進一步促進我國郵政事業的健康發展。
●在第18屆亞洲郵展期間召開的亞洲集郵聯執委會會議及第15屆代表大會上,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副秘書長、亞洲集郵聯執委劉佳維通過競選擔任新一屆亞洲集郵聯副主席。
●華郵珍品"稿"字郵票四方連以220萬元(含買家10%傭金)在中國嘉德2006秋季拍賣會"沈曾華收藏郵品"專場成交,其原主人--著名集郵家沈曾華將拍賣所得全部捐獻給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設立沈曾華獎勵基金會一汽自主品牌創新獎。
●11月7日,北京奧組委和國家郵政局就北京2008年奧運會紀念郵票和郵品的發行達成共識并簽署了特許經營合同。根據北京奧運會郵票發行計劃,從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發布開始至2008年奧運會賽期,國家郵政局將相繼發行會徽和吉祥物、比賽項目、比賽場館、圣火傳遞、奧運會開幕式等郵票,中國集郵總公司和北京市郵政管理局也將制作相關郵品。11月12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徽和吉祥物》郵票發行并廣受歡迎。
●2006年紀特郵票預訂從11月10日開始至12月10結束,采取了實名制預訂、大版票2006年底寄送、套票破版銷售、各地指定窗口零售、郵票發行量后期公布、郵票發行期后收回未售出零售郵票予以銷毀等方式。
來源:中國集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