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行情好與壞,通常分兩個層次,炒作品種的大起大落,影響的是市場參與者的情緒,收藏品種的趨硬走軟,反映的是集郵大眾對前景的信心。大多情況下:炒作品種是指剛剛發行、且有一定炒作契機的短線品種,近期在市場上十分活躍的“會徽和吉祥物”、“丙戌狗”等,就是此類品種。收藏品種則指以“文化”占主導因素,郵票題材廣受歡迎,版式、設計又有創新的品種。其中最為集郵大眾認可的,就是已經單獨成為系列的“古代名畫”題材郵票。
作為經典題材,“古代名畫”郵票發行始于1984年,當年推出的是“唐?簪花仕女圖”。自此始,“古代名畫”始終是新中國郵票發行的重頭戲。其中龍頭品種“唐?簪花仕女圖”,3枚郵票另加1枚小型張,采取局部與整體相結合的方式,突出了原畫力透紙背的表現力。1990年“韓熙載夜宴圖”以及1995年推出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均采用連票形式,保持了原畫作長卷如虹的浩大場面。2002年發行的“步輦圖”,為單一小型張,顯現出集中突出原作風貌的強勢。2004年起,“古代名畫”題材開始以小版張的形式出現,當年推出的“清明上河圖”,9枚郵票三橫連三層相疊,并于邊飾安排了畫作簡介。這種嶄新的形式,既最大程度保持了原作的神韻,又方便了集郵者的觀賞與收藏。同是小版張,2005年“洛神賦圖”又有新的變化,10枚郵票或長或短,規格不一,給人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覺感受。
“古代名畫”系列郵票同樣也是資市場金運作的重點對象,稍有風吹草動,其成交就會成倍放大,市價也會以最快速度向上跳動。1997年郵市高峰時,“唐?簪花仕女圖”小型張曾創下800元以上的天價,“韓熙載夜宴圖”版(4套)的市價,也一度越過200元!半絿蛉擞未簣D”、“步輦圖”問世時,市場處于相對弱勢,但相比其他題材,它仍得到資金與人氣的更多關注,市場需求也一直偏緊。至目前止,“虢國夫人游春圖”市價仍為面值5倍,“步輦圖”也是同期小型張中價格最高的。
2004年“清明上河圖”亮相之前,市場期望值很高,期貨價定位18元左右,開盤后隨成交量放大,市價也穩健上行,瞬間一度摸至24元?上н@種強勢僅僅繼續了幾日,便落進下跌通道,到2005年末,市價只浮動在6.70元附近,遠遠低于面值。2005年“洛神賦圖”開局相對理智,雖經多方幾次努力,但其最高價,始終沒有突破12元,后變勢,市價一路下滑,最低時甚至落至7.40元附近。“古代名畫”郵票一發行就淪為打折族,對于集郵大眾,是一種深度傷害。
2006年是郵市持續走低的第10個年頭,依據市場規律,它已經具備大反轉的要求與條件!氨绻贰遍_年吠聲不斷,拉升了幣場人氣,激活了市場新一輪行情,也隱隱折射出這種大反轉的信息。這之中,“清明上河圖”和“洛神賦圖”也雙雙變臉,走出了僅次于炒作品種“會徽和吉祥物”的強勢。至年前收市,“清明上河圖”成交價10.60元,與前期最低6.70元相比,上漲58.2%;“洛神賦圖”也由前期低點的7.40元走高到現在的14.20元,上漲幅度達到91.89%。不可否認,“清明上河圖”和“洛神賦圖”升溫,中間有水漲船高的炒作因素,但更多的,還是集郵大眾信心增強的一種積極表現。
集郵大眾是郵市的基礎,他們的信心增強,是市場步人良性發展通道的重要保證。由此也可以預見,2006年,郵市會迎來一個姹紫嫣紅的春天。
來源:中國集郵報/張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