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12月
23日出版的《中國集郵報·收藏金版》刊登了署名宋琛的文章《“澳門四連鈔”為何再度走俏?》。
“澳門幣拾圓券連體鈔四連張珍藏冊”,包括中國銀行及大西洋銀行發(fā)行的澳門幣拾圓券四連張連體鈔各一套。此連體鈔珍藏冊為首次制作,授權中國長城硬幣投資有限公司裝楨、銷售,裝禎發(fā)行量十萬套。“澳門幣拾圓券四連鈔”是由中國銀行和大西洋銀行于2001年1月8日發(fā)行的。
該文章作者說“澳門四連鈔”是中國銀行澳門分行于2001年發(fā)行,由四張10元面值澳元豎列連體而成,發(fā)行量10萬張。此描述存在兩處錯誤:“澳門四連體鈔”是由中國銀行發(fā)行的,而非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發(fā)行;“澳門四連體鈔”由四張10元面值澳門紙鈔豎列連體而成,澳門元與澳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澳門的法定貨幣,后者是澳大利亞的法定貨幣。
“澳門四連鈔”上市之后并沒有在集藏市場上掀起波瀾,熱點并不突出,一直都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tài)。當初,有不少市場分析人士都撰寫了文章,認為“澳門四連鈔”具有比較高的升值潛力。該文章作者顯然是在自己杜撰,其價格一直以來都穩(wěn)定在185~200元之間,震蕩空間非常有限,并沒有引起收藏者與投資者的基本興趣。該文章還有一處錯誤:作者竟然將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總經(jīng)理朱赤,說成了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總經(jīng)理。另外,文章作者連珍藏冊里面到底包括什么東西都沒有搞清楚,就在報紙上指點江山,豈能令人信服呢?
該文章作者宋琛竟然將“澳門四連鈔”的升值潛力與第三版人民幣中價格最高的“蝴蝶券”相提并論,真是讓人笑掉大牙;“蝴蝶券”能有今天這么高的價格,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歷經(jīng)將近40年的時間才取得的如此尚佳的增值效果。
作者:王五
2005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