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在集郵 胡有道 |
發布日期:2005-12-1 19:1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誰還在集郵 胡有道
中國商報網站 |
(收藏拍賣導報2005年12月1日報道) 集郵曾經號稱我國第一大民間愛好,其參與人數和影響都是首屈一指的,比集幣、集報、集卡等都要多。但時至今日,是否還是“老大”,就很難說了。 昨天晚上,茶多難眠,想到了集郵,想到了以前的聲勢和現在的狀況,一個想法久久揮之不去,就是現在誰還在堅持集郵? 青少年?我到當地學校做過調查統計,不足3%,而且幾乎都是買郵攢郵水平,把集郵當回事的,認認真真搞的很少。有的只是買年冊,有的是家長饋贈的,發自內心熱愛集郵的很少很少。也難怪,如今好看的、好玩的太多了,郵票這種“原始”的東西在影視、網絡、音樂面前真是“落伍”了,讓一個青少年真心熱愛集郵似乎也成了難事。 中年?這個不用調查,30歲至50歲這個年齡段以前集郵的不在少數,但真正能走到現在的已不多。隨著近幾年郵市理財理想的破滅,這部分人中絕大部分退出了郵界,好多人恐怕連買一套新郵的興趣也沒有了,加上這些人生活的忙碌和肩上的重任,能把這個業余愛好堅持下來,發展下去真是不容易啊! 老年?目前,老年集郵者是集郵的中堅,是集郵活動的“中心”,看看集郵活動中參與者年齡的比例就有數了。老年人最熱心、最有耐心,他們的愛好最難改變,他們最堅決。事實上,如今我國的集郵已趨向于“夕陽愛好”。 有人說,集郵者不在多,而在精。也有人說,走了的都是沒有真正領悟到集郵的奧妙,三心二意的走了也不可惜。還有人說集郵隊伍越純潔越好,道不同不相為謀。這些說法也好理解,單從一個個體來說,我集我郵,誰愛走就走,走光了我獨享郵樂,沒啥大不了的。 不過,從集郵的大局,從發展的眼光來看集郵,恐怕就不是這么回事了。一個聲勢浩大的民間愛好,一個利國利民的文化活動,幾年的功夫就大幅度減員,不僅是可惜,簡直就是不正常。集郵這項非常有益的娛樂活動,在我國來得那么遲,卻走得那么快,很值得痛心和反思。實話說,走有走的理由,走有走的背景,這個背景理由就是近幾年我們的集郵環境相當不好,可以說十分惡劣。從新郵發行、管理、協會工作到郵市現狀都存在著相當大的問題。不用狡辯,也不用不承認,集郵者心知肚明。如今,新郵依舊打折,發行管理仍然混亂,“集郵郵票”賺錢的想法還在作祟,郵市仍是混亂加低迷,集郵后繼乏人,前景實在堪憂。 當然,大浪淘沙,走了浮躁,留下真正的中堅也不是壞事,讓全民都集郵也不現實,更沒必要。不過,總覺得這個對社會、對個人十分有益的活動,參加的人越多越好,聲勢越大越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