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郵政局雖然宣稱2006年新郵銷售辦法由原來的“預訂為主,零售為輔”,調整為“預訂與零售并舉”,但明年的新郵預訂政策卻對零售郵票采取種種限制:將小本票、小版票、大版票和贈送版排除在零售之外,
集郵者在郵政窗口只能按袋(按4套郵票配1枚小型張的比例放入護郵袋中銷售)或按套購買;國家郵政局還規定,各城市零售點的數量最多僅三至四個,少則為每個縣只設一個零售點。而大城市的郵政支局多達幾十個,中等城市也有十多個,新郵卻最多僅在三四個零售點銷售,這勢必導致絕大多數集郵者和郵政用戶依然無法在郵政窗口買到紀特新郵。如此零售豈能與預訂并舉?新郵敞開供應自然更是無從談起。
新郵敞開供應對郵政信函、包裹等業務不僅不會產生大的沖擊,而且有利于保護郵政職工的勞動成果,提高郵政信函、包裹等業務的經濟效益。
首先,新郵敞開供應有助于逐步消滅紀特郵票打折的窘境,發行期過后,還會有一定的增值。在這種情況下,郵政用戶從郵政窗口購買普票與購買紀特票寄遞信件就幾乎沒什么區別,只不過是減少普票的銷量,增大紀特票的供應量而已。這兩種郵票都由國家郵政發行,此消彼長,區別何在呢?何況現在人們聯系的方式已經由過去的以寄信為主轉變為更為便捷的電話、電子信箱、網絡等為主要聯絡方式。普通用戶的信函數量呈急劇下降的趨勢,其所占郵政信函等業務的比例已非常之少,絕大部分是基本不貼郵票的大宗郵件。再者,普通用戶極少對紀特郵票感興趣,會刻意用紀特郵票寄信、寄包裹的基本上是占據極少數量的集郵者。所以,紀特郵票敞開供應,其在郵政窗口的使用量也不會很大。那么,郵政便可實現有更多信函不貼郵票的愿望。
其次,多年來,大宗郵件雖然多不貼用郵票,不過由于存在幫人寄信者,就難免還是會有部分貼用郵票的大宗郵件,并且貼用的肯定是打折最為嚴重的紀特郵票,造成郵政職工的勞動成果大打折扣。但要是紀特郵票敞開供應,打折票將逐步消除,以幫人寄信為職業者無疑將不復存在,那么大宗郵件就幾乎不再會貼用郵票。還有目前大量包裹貼用郵票主要是由于紀特郵票打折嚴重,一旦消滅打折票,除部分集郵者因集郵需要外,誰還愿花費精力在包裹上貼用郵票呢?尤其是包裹資費動輒幾十元、兒百元,而現在新發行的紀特郵票單枚最高面值也只有小型張為6元,很難在面積很小的包裹單上貼用。這又可以保護郵政職工的勞動成果,提高郵政的經濟效益。
再次,新郵敞開供應,逐步消滅打折票后,有利于重塑郵政和有國家名片之譽的郵票的形象與聲譽。
因此,新郵敞開供應無論對保護集郵者的利益,對集郵事業的發展,還是對郵政本身都是十分有利的一舉多得的重大利好政策,也只有新郵敞開供應,我國集郵事業才能穩定健康發展。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卻遲遲不見郵票發行部門付諸實質性的行動。那么,郵政管理層能否給集郵者一個新郵不敞開供應的理由呢?
來源:大江南收藏/吳貴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