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紀念郵資片發行量的大幅度縮減成為郵人們談論的一個熱門話題.
從JP128“世婦會”開始,紀念郵資片的發行量從前面的300萬枚左右突然下降到80多萬枚,并出現了紀念郵資片
縮量系列,這個系列的發行量大多只有80多萬枚,到JP134為止,其發行量最小的只有86萬枚,最大的也不過140多萬枚.
據我個人看法,紀念郵資片發行量的大幅度縮減是不得已而為之,是郵政部門治理郵資票品打折采取的重要舉措.
在1999年之前,紀念郵資片板塊表現非常強勁,那時候發行量四五百萬枚也不打折,這個板塊在當時郵票打折已經鋪天蓋地的情況下,這種表現可不一般,成為當時郵市唯一一塊沒有被打折沙漠侵襲的綠洲紀念郵資片板塊也因此獲得了“硬質小型張”的美譽.
從2000年開始,紀念郵資片由于個別品種的發行量太大而開始出現打折的苗頭,而其打折幅度最深的時候要數2004年到2005年,絕大多數紀念郵資片都低于面值.
紀念郵資片的減量發行是不得不做了.從減量品種的市場價格來看,紀念郵資片的發行量大幅度縮減還是對治理這個板塊打折局面起到了作用.不過,由于個別品種的發行量太少,許多喜歡收集這個板塊的集郵者無法按照發行價買到這些郵資片,產生了不好的影響.
希望國家郵政部門決策之時,能考慮三個“有利于”,有利于治理打折,有利于集郵事業的長期發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保護最廣大的集郵者的利益.所以,JP減量,悠著點好!
來源:中國集郵報/袁巨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