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鐵腕治市 |
發布日期:2005-11-27 8:33: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來源 :經濟視點報/楊霄
日前,《經濟視點報》記者從河南省集郵公司獲得消息,國家郵政總局10月中旬正式在內部下發文件,近期暫停印刷和發行普通通信郵票,加大紀念、特種郵票的社會消化使用。與此同時,河南省集郵公司總經理秦國 生還透露,2005年新郵發行總量將在今年發行的基礎上縮減10%。
“打折票”的命運史
“中國郵品投資市場歷經了十多年寒冬,終見曙光。”11月22日,當記者將此消息告知一位有著20年郵齡的投資者時,他發出了如此感慨。
事實上,中國特有的“打折票”,曾給郵票投資者帶來了十多年的創傷。
1992年至今,“打折票”就是郵市上最流行的詞。在2003年的鄭州郵幣卡市場上,記者曾目睹了賣郵票的攤位將1992年后所發行的紀念、特種郵票在整套、整版、整包地打折銷售,個別郵票甚至低至3折。這給數千萬中國郵票投資者造成巨大損失。
在2004年的全國人大十屆二次會議上,30多位人大代表聯名提案,要求有關部門采取措施,堅決杜絕我國目前普遍存在的郵資票品長期深幅打折。
一時間,恢復郵票、郵品的正常價值,治理、復蘇中國郵市正常投資功能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打折票”產生的根源在哪里?
從1991年以后,國家郵政總局在紀念、特種郵票的規劃發行數量上出現了失誤,集郵郵票供大于求,造成郵市長期低迷,這勢必受到價值規律的懲罰,新郵打折就是有力的說明。
與此同時,郵政系統內部人為地將紀念、特種郵票從實際流通的郵資憑證中游離出去。例如,某些區域郵政部門限制紀念、特種郵票的社會使用。因此,所謂的減量已失去了實際意義,紀念、特種郵票存世數量積壓了10年之久。
郵市命運轉折點
2003年,看到高度膨脹的郵市與郵民隊伍的快速萎縮已到了危機的邊緣,國家郵政局決心徹底治理郵市。當年年底,國家郵政局放開了郵票的使用范圍,允許包裹貼郵寄送。
2004年,新郵的發行讓郵民耳目一新,新郵不但減少了郵票的發行套數、發行總量、郵票選題的審核,更降低了紀念、特種郵票的面值,用意自然是加大流通的方便性。
2004年6月,國家郵政總局將1992~2001年的紀念、特種郵票在全國的庫存正式銷毀,總面值達30多億元。此舉一出,全國郵市漲聲一片,連5折以下郵品的價格也全面開始解凍。
2005年,新郵的發行繼續減量,大套票《洛神賦》、《清明上河圖》上漲市價的70%,面值6.4元的《奧運吉祥物》在上市當天漲了4倍多,剛剛上市的《生肖瑰寶》,因是猴票宗師黃永玉的再度出山之作,更是有價無市。河南郵市行情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暖,一些前期的熱門品種也開始有批量資金介入的跡象。
對于此次國家郵政總局停印普通通信郵票,秦國生稱,國家郵政總局的做法,不僅是郵政改革的重要起點,更是激發郵票投資者熱情的重大舉措。
那么,這種做法是否能說明,郵政部門雖然在去年銷毀了1992年~2001年發行的紀念、特種郵票庫存之后,這批郵票的存世量依然很大呢?秦國生并未給予正面回答。而鄭州市郵幣卡市場的郵商則透露了一些細節:去年銷毀的紀念、特種郵票的存世量仍然居高不下,若想真正有效地消化,至少還需要兩年時間。
早在2002年,就有郵民上書國家郵政總局拯救郵市“良方”:銷余票、廣貼票、停普票。如今好在這三大愿望都得以實現,鄭州郵票投資者紛紛奔走相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