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郵票的屬性:
郵票是由國家發行,具有貨幣的功能,同時具有使用價值(郵資憑證)和收藏價值的特殊商品(保值增值)受國家法律的保護。
國家郵政局是具體履行郵票的發行,使用消耗、銷售、銷毀的職能部門,擔負管理郵票的全過程。
廣大郵票投資者或郵票消費者只要購買了郵票,客觀上就同國家郵政存在了合約關系,投資者或使用者手中的郵票,在任何地區,任何情況下均可合法消費,郵政部門倘若拒絕消費者使用郵票,都是違約,是法理不容的。
一百多年來,郵票之所以不斷發展,備受集郵愛好者的喜愛和關注,正是因為郵票的屬性:具有收藏,保值和增值的功能。同時,郵票又是國家名片,郵票的內容體現了不同歷史時期國家發生重大變革,變化和發展的過程,記錄了社會的發展,是一部微型的百科全書。不論今后社會如何發展,郵票將永遠存在。
二、郵票市場的崛起
新中國成立以來,郵票市場的產生和發展也經歷了風風雨雨,而不斷發展壯大起來的。
在我國,郵票市場經歷了1988年、1991年、1997年三次大的高潮。在文化大革命中或之前,郵票的屬性不明確,不能進入市場進行經營活動,只有少量的互換品種,調節余缺,在客觀上制約了郵票的發展,1985年后中國經濟的改革開放在各個領域如火如涂的進行著,郵票也被開禁,可以自由的買賣了。一個自發的興新行業產生了———郵票市場。
從已經歷的1988年、1991年、1997年三次大的郵票高潮中都有一定的運行規律,這個運行規律是和當時國家經濟,廣大群眾對郵票的認識,緊密聯系而展開的。
三次浪潮一次比一次高,時間跨度一次比一次長,參與者一次比一次更理性,周期性一次比一次滯后。
1988年的郵市高潮,當時很多城市并沒有規范的郵票市場,大多是在當地郵局門口,占道經營的模式,所以1988年郵票高潮僅熱鬧了幾個月就結束了。
1991年的郵票高潮,距1988年三年時間,但比起1988年來不論從高潮力度或時間跨度都有所增加,參與的人也更多,影響力也更大。但僅6個月就結束了。
1997年的郵票高潮,距1991年,時間跨度6年。
1997年的郵票市場高潮時期,大多數城市都有了規范的郵票市場,同時也受國家工商部門的保護,所以,1997年的郵市高潮比起前兩次力度和跨度都更大,參與的人數也更多,自1996年的復蘇到1998年初,時間長達二年。
分析了郵票市場前三次高潮的時間跨度,再來看1997年以來,郵市低迷8年之久,也是符合郵票市場自身運作規律的。當然造成郵票市場為什么一次比一次時間延長高潮的啟動,也有其內因的,原因如下:
1、郵政體制的弊端和部分郵政人員腐敗造成的:
郵票的供求關系,這對國家郵政局來說是每年制定發行計劃必須考慮的因素,國家郵政局是匯總各省市局需求計劃為依據的,由于各省市局在上報的預定計劃中水分太大,客觀上造成了每年紀、特郵票的超量發行。另一方面,在紀、特郵票的消費方面,人為的限制,只求年未預定,不在全國各地郵政窗口出售消費,造成郵票存世量過大。郵票長期深幅打折,損害了集郵愛好者的利益,國家郵政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加之郵政內部郵票結算價的差異和管理上的漏洞,大量深幅打折郵票進入市場,客觀上造成了郵票的長期打折,再加之個別郵政窗口拒絕消費者使用自帶的紀、特郵票,郵票的使用功能不能充分體現,助長了郵票打折的現象。
2、郵票投資者信心不足
由于郵票長期打折,許多集郵愛好者年年預定郵票,卻年年虧損,郵票的保值、增值功能盡失,造成流失廣大集郵者,是投資者信心不足主要原因。廣大集郵者或投資者不是不鐘情于郵票,而是這么多年來耳聞目睹了很多負面的現象;郵政管理的不力,腐敗的滋生和發展,郵票打折一年比一年低,的確傷透了投資者的心,許多人揮淚離開了郵市,將資金存放銀行或投在其他項目。
3、郵商內部多空雙方內耗太大。
事實上,郵市多空雙方是近年才形成的,包括空方借貸作空刻意打壓,從中盈利,也是近年才有的。
憑心而論,郵商,不論是多方或空方,內心還是希望郵票市場興旺,正常健康發展的,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還是因為郵票長期打折,郵政腐敗等因素造成的,在郵票市場根本性好轉未明朗之前,這種狀況還會持續下去。當然,多空雙方的內耗,尤其是空方占優勢,客觀上推延了郵市復蘇的步伐。
三、郵票市場將會規范的、健康的發展
前面我們分析了郵票的屬性和郵市存在的必然性,我們有理由相信,郵票市場將會重新興旺起來,不遠的將來,許多離去的郵人會重新歸來,也會有更多的新人投身于郵票行業。理由如下:
1、郵政改革的春風吹向郵票市場
這么多年郵票市場的狀況國家郵政官員是十分清楚的,由于體制的原因和郵票市場積重難返的因素,要立桿見影地重振郵票市場也是不現實的。要使郵市好轉,首先要使郵票本身的屬性得到體現。(1)紀、特郵票要在郵政窗口銷售使用。當年內未售出的郵票全部銷毀;(2)取消每年新郵征訂,集郵愛好者可去郵政窗口購買新郵;(3)提高郵政內部的郵票結算價,保證郵票不再打折銷售;(4)集郵者和投資者購買的郵票,要具有保值和增值功能,不得拒絕消費者使用郵票。只有以上條件具備了,郵票的屬性也就真正的體現了。
郵政體制改革,針對集郵這一版塊來講,一定有實質性的利好,我相信,打折票將會在短時間內消滅,今后幾年,國家在防止郵票打折方面必然會采取相應的措施,只有郵票打折現象消滅了,郵市才有希望,郵人才會歸來。
2、取消各級集郵公司,郵票不能預定。
集郵公司產生是在當時為滿足集郵愛好者需求而組建的。實際上,郵票的需求不是第一,郵票的增值是由郵票正常消耗的多寡決定的,許多珍郵,之所以價高,是存世量少,倘若郵票只求滿足需求,不走消費的途徑,是不會很快增值的,我們希望郵票還其自身屬性,通過郵政窗口大量消耗,來達到郵票保值增值的目的。所以,集郵公司以預定郵票來滿足需求,以銷定產的作法是違背郵票本身屬性的,這么多年來的時間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同時也損害了廣大集郵愛好者。是注定失敗的,也是郵市不能復蘇的癥結所在。
郵幣卡市場經過這么多年來的磨難,在國家政策性利好逐步兌現的前提下,已在逐步走出困境,實際上,從2003年開始,國家郵政就在為復蘇郵市展開了工作,至今已有二年時間,郵市復蘇的時機已經來臨,只不過8年郵市低迷,大多數郵人已失去信心,還不相信郵市的春天已經到來,有些人要等到太陽出來了才感到溫暖,只有冷靜分析,先知先覺的人,才能預見到太陽就快出來了。
通過以上分析和2004年以來郵市自行運作的軌跡,以及國家郵政采取的若干救市措施,再加上郵市8年之久的調整。我們堅信,第四次郵市高潮已在向我們走來,半年之內,可見分曉,按照周期分析,這次郵市將會有4年以上走強。
判斷郵市高潮的方法,郵、幣、卡全面上揚,新老郵品反復螺旋式的交替上升。只要蓄勢充分,就會象火山爆發一樣,大家期盼已久的第4次郵市高潮如期而至。同時,郵幣卡市場也會規范、健康發展。備受煎熬的郵人們,長期堅守在市場的郵商們,你們期盼的行情很快就會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