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根據手頭掌握的“紅軍郵”版票實物資料(通齒版和不通齒版各一版),對紅軍郵的版式特征作了一番考究。
“紅軍郵”郵票版式均為每版50枚,規(guī)格為10×5,即郵票版張為豎式,豎列10排,橫為5枚,合計每版50枚。每個郵票印刷全張邊紙上均印有4個相同的廠名,即“遼寧省沈陽郵電印刷廠”,呈豎式兩行排列,其中“遼寧省”列一行,全排字高19毫米,寬3毫米,字體均為魏碑體,刷色為橘紅,位置分別處于郵票版張上、下第二行左、右第一枚的邊紙上,即整版郵票的第6枚、10枚、41枚、45枚。同時印有4組“義務兵專用”字樣,字體為宋體,刷色為橘紅,位置分別處于郵票印刷全張的第2枚、4枚、47枚、49枚,內容和規(guī)格均一致,全排字長20毫米,高4毫米。另外,在每個印刷全張的右下角邊紙上還打有郵票版張?zhí)柎a,系用打碼機人工打印。
筆者仔細查看手頭的兩個“紅軍郵”版票,發(fā)現(xiàn)不通齒版的版張?zhí)柎a為04349,全組號碼由兩部分組成,前部分為04,后部分為349。通齒版郵票版號為14107,也是由兩部分構成。前部分為14,后部分為107。其判斷依據是這兩部分之間的間距明顯大于其它字距。
經筆者實測,通齒版“紅軍郵”印刷全張規(guī)格為高351毫米,寬156毫米,其中左右兩邊邊紙各寬12毫米,上邊邊紙高14.5毫米,下邊邊紙高25毫米。不通齒版“紅軍郵”印刷全張規(guī)格與通齒版稍有差異,其高為350.5毫米,比通齒版小0.5毫米,其寬為156.5毫米,則較通齒版大0.5毫米。不通齒版“紅軍郵”的邊紙也與通齒版不同,其左邊邊紙寬11.5毫米,右邊邊紙寬13毫米,頂邊邊紙高14毫米,底邊邊紙高25毫米。
經筆者查看“紅軍郵”版票的不同版式,發(fā)現(xiàn)目前已流通的兩種版式的最大特點是整版郵票邊紙齒孔不同。通齒版“紅軍郵”版張四周邊紙上均打有齒孔,且左右兩邊齒孔均已打到邊紙頂邊,上下兩邊邊紙齒孔則都打過了郵票邊紙中線。而不通齒版“紅軍郵”版張四周邊紙上只有左、上、下三邊邊紙打有齒孔,其右邊邊紙上無一齒孔。這是“紅軍郵”兩種版式的標志性差別。其次是兩種版式的“紅軍郵”邊紙規(guī)格不一,通齒版式的是左右兩邊邊紙寬幅一致,均為12毫米,而不通齒版的則是左右兩邊邊紙不對稱,左邊為11.5毫米,右邊為13毫米。這是兩種版式的“紅軍郵”第二個最明顯的差別。
來源:中華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