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1月7日是蘇聯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紀念日,郵電部于這天發行了紀44“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四十周年”的紀念郵票。郵票一經發行便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然而郵票誕生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變化和故事,卻可以讓今人對40多年前的歷史和當時郵票所承載的重任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郵票題材重要變動的原因
紀44郵票的選題計劃早在1956年就已經確定,當時確定發行一種圖案兩種面值,并特約中央工藝美院的丘陵先生進行設計,設計者在1956年的12月拿出了15種設計方案的效果圖。
當年蘇聯共產黨在莫斯科舉行的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蘇共中央書記赫魯曉夫作了全盤否定斯大林的“秘密報告”。蘇共二十大后,國際共運的形勢有了變化,1956年4月中共中央發表了《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等文章公開闡明了自己的主張。中共中央認為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是不對的;同時認為蘇共二十大在破除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揭露其錯誤的嚴重性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因此,中共中央一方面采取維護斯大林的立場;一方面又開始以蘇聯的錯誤為鑒戒,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
鑒于國際共運形勢的變化和我們黨的立場,郵電部原本僅為逢十而發行的“一般性紀念郵票”計劃勢必要進行重新的調整與確定。經過反復研究,1957年2月11日郵電部黨組向中宣部上報了發行十月革命紀念郵票的請示,其中對郵票圖案所反映的政治內容進行了重新的定位:
1、必須充分表現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世界意義;
2、肯定的反映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團結,以蘇共為首的和平民主陣營堅如磐石;
3、顯示出以蘇聯為首的和平民主陣營的強大,對世界和平的偉大貢獻和保證。
4、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它的建設經驗是必須學習的方向,表現出蘇聯對各兄弟國家及其他國家的無私的援助。
為了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郵電部決定由美術家協會代請美術家擔任郵票圖案的設計,圖案也由原來計劃發行一種圖案兩種面值改為五種圖案五種面值。中宣部2月23日批復同意。
郵票設計風格的把握
為設計這套郵票美協特地成立了設計小組,并邀美術家張仃、張光宇、鐘靈、丘陵為小組成員,共同參與這套郵票的設計,鐘靈為小組的召集人。從參與者看可以說都是當時的美術大家,由此可見當時美協對這套郵票發行的重視程度。郵票設計者們在這套郵票的設計上,首先注重解決了多人設計、風格統一的問題,他們首先確定將各枚郵票的圖案放置在統一的邊飾之中,“以使不太統一的各圖有協調的感覺”。另一個問題是如何采用中國特色的形式去表現國際題材的內容,最后選用具有中國民族形式的穹門邊飾來表現,說明這套郵票是“由中國的角度來紀念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
橄欖葉的含義
從保存的郵票檔案中看,五幅圖案中討論、修改較多的是第三圖。在所保存郵票的設計圖說明中,對圖案的設計意圖是這樣表述的:“(這枚郵票)圖案的意義為社會主義陣營是世界和平的有力保證,以蘇聯為中心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團結是日益鞏固的,橄欖枝象征和平,十二個社會主義國家是生在一條根上的,和平鴿正展翅飛翔”。秉承這個意圖,設計者設計繪制了象征和平的橄欖枝,橄欖枝上的每一片橄欖葉都代表一個具體的國家,并繪有這個國家的國旗,共有12個國家,它構成了當時社會主義陣營的主體,12個國家在橄欖枝上的排序是按照蘇共中央紀念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決議中所排的次序安排的,即蘇聯第一、中國第二,其他國家按俄文字母的先后排序: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越南、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朝鮮、蒙古、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
當時的南斯拉夫雖然也屬社會主義國家,但是由于南斯拉夫與蘇聯在多方面存在的分歧以及他們之間的微妙關系,使設計者難于把握是否應該把南列入社會主義陣營中的一員,也因此而無法確認橄欖枝上的樹葉是12片還是13片,這就是為什么在郵票原圖右下角中,有一片用鉛筆輕畫的若有似無的橄欖樹葉的原因。
由于這個問題已經超越了郵票藝術的把握范疇,因此郵電部于6月4日將這套郵票的圖案全部報送中央宣傳部審批。6月21日中宣部回函,明確批復對第三圖的修改意見:“關于第三圖,只表示社會主義象征著和平,社會主義國家(用橄欖葉表示)是世界和平力量的有力保證即可”“對以蘇聯為首的橄欖葉的國旗圖案,決定去掉,橄欖葉可畫13個”,第三圖的設計方案至此才最后確定下來。值得一提的是,這枚圖案上對橄欖葉的藝術變形的處理從一出現就得到了各方面肯定,在檔案中多次出現“橄欖葉的變形很美”的評價。
雖然正式發行的紀44郵票圖案中,第三圖只是一枝有13片葉子的橄欖枝,可是通過本文對設計圖稿修改過程的介紹,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到在郵票誕生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反映出新中國成立后,參與郵票發行工作的前輩們是怎樣緊隨時代的脈搏,認真履行自己的責任,努力利用一枚枚小小的郵票展示著新中國的形象,傳達、宣傳著國家的各項政策、方針;也可以多少體會到郵票當時所承載著怎樣的一份歷史的重責。郵票的確既是國家的名片,又是對歷史進程的真實記錄。
來源:青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