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在遼博舉辦的“張仃捐贈作品特別展”開幕式上,記者從張仃研究專家王魯湘教授的介紹中得知,今年88歲的張仃先生不但設計過國徽、全國政協會徽,而且還擔任過開國大典天安門廣場的總設計,他被譽為“中國開國首席形象設計師”。
張仃是遼寧省黑山縣人。1949年春,組織上派張仃到沈陽參加魯迅藝術學院的籌建,還任《東北畫報》社總編輯,1949年夏季的一天,他接到中央軍委的命令,進京編輯《三年解放戰爭畫冊》。當時他還作為東北代表參加了第一次文代會,會后被周恩來留下來,住進中南海,專門負責中南海懷仁堂、勤政殿的改造,以及全國政協會議美術設計,包括國徽、政協會徽、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郵票和第一套開國大典紀念郵票的設計。
當時,張仃住進了中南海瀛臺的“待月軒”,每天工作很緊張,與他住在一起的還有鐘靈。鐘靈當時是中南海政務院總務辦公室主任、政協籌備委員會布置科科長,負責對外聯絡和向周恩來等中央領導請示匯報,同時也參與一些設計工作。作為開國大典的重頭戲之一的新中國第一套紀念郵票,就是張仃和鐘靈一起設計的。
張仃在中南海擔任藝術顧問過程中,給雄偉的天安門進行了“美容”,為天安門城樓著上中國人最喜歡的“紅裝”。在參加“開國大典”藝術設計工作時,開國大典游行隊伍,包括隊列、彩車、道具配置,色彩、氣氛、場景安排等都是張仃的設計作品,也是他向全世界展現的審美觀。
本來,88歲的張仃“十·一”期間也想回沈陽,但是因為前些天傷了腿,醫生堅持他必須休息,他才放棄回老家的想法。如今他在自己位于門頭溝山中的居所里,半日寫字,半日讀書,其樂融融。
來源:中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