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0月8日消息:某張畫在拍賣圖錄上的底價是2萬,有一買家斗志昂揚地叫到17萬,準備一舉拿下時,拍賣師很冷酷地告訴他,還沒到底價(實際底價要在20萬以上),全場一片嘩然,于是這張畫就“漂”掉了。這是在江蘇愛濤2005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記者親眼見到的奇怪一幕。
底價:掀起你的蓋頭來
這場拍賣會是江蘇愛濤公司準備了很
長時間的一場大拍,拍品集中了鄭板橋、虛谷、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徐悲鴻等近現代書畫大家的一批精品。因此,此次拍賣會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買家,發出的號牌超過200個,500個座位的大廳被擠得滿滿當當。可是,在書畫專場拍賣開始不久,就出現了上述的那一幕,立刻有買家開始質疑這種做法。來自北京的知名拍賣師王剛見拍賣現場議論紛紛,趕忙解釋說,“新拍賣公司有新的做法,不能按照老公司的那套來。”引起現場一片哄笑。隨后幾輪下來,偌大的一個拍賣場沒幾個人敢舉牌子了,因為大家不知道拍賣公司的底價到底是多少,不然花了力氣也是兩手空空。比如第74號拍品鄭板橋的《芝石蘭竹圖》,拍賣圖錄上的底價是100萬-150萬,當一買家舉到200萬的時候,旁邊有人問拍賣師,到底價了嗎?王剛苦笑著說:“路漫漫,還長著呢。”立刻有一個浙江買家高聲喊道:“那一千萬賣不賣?”整個拍賣場頓時又一片笑聲。據來參加拍賣的一位買家向記者介紹,他原本是想來“撿漏子”的,因為看到嶺南畫派“三高”之一的高劍僧的一幅《稚雞》圖,拍賣圖錄上的底價只有6800元,他找了很多資料驗證了這張畫確為真跡,心里盤算著五萬元總能拿下來吧,到廣東一轉手,起碼可以賺一倍。誰知道在現場一打聽,據說某公司當初買這張畫就花了20萬元,他立刻就心灰意冷。“每張拍品的實際底價到底是多少,天曉得。”他說。
而在拍賣師王剛的手上,每一張拍品都有拍賣公司定的實際底價。后來,拍賣師王剛見局面難以控制,索性拋開拍賣圖錄上的底價,一口叫出拍賣公司定的實際底價。比如張大千的哥哥張善孖的一張《雪猿霜樹圖》,拍賣圖錄上的底價只有18000—28000元,公司定的實際底價是多少呢?20萬元!兩者整整差了10倍。按照正常的舉牌程序,要舉二三十輪才能叫到這張畫的底價,這讓眾多買家實在難以接受。這種情況記者也是首次遇見。
拍場:書畫販欺生沒商量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離奇狀況。據行內人士介紹,這原本是負責這場書畫拍賣的專業人士的策略,把拍品的底價大大壓低,先把買家吸引過來,來個放長線釣大魚,誰知道開場拍賣公司的協調不夠好,比如現場找的托,前幾張一定要烘托氣氛,沒人舉就一定要自己舉到內部定的底價,但他們可能對市場的估計過分樂觀,認為只要舉前幾板引導一下就夠了。想不到,南京書畫販子不僅眼力好,拍賣心理也十分成熟,沒有利潤可以賺,他們絕對不會跟舉的。再加上拍賣圖錄上的底價到拍賣公司的底價之間的“路”太漫長(一般是10倍的價格差距)了,價格還沒走到終點,就“死”在了路上。這暴露出一家新拍賣公司在實際操作經驗上的缺乏。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南京的書畫販子過于欺生。比如按照常理,過一萬后,競價階分別是2000元、5000元和8000元,但南京的書畫販子告訴拍賣師,只加500元或者1000元,雖然他已經能賺錢了,但還要壓低自己的成本。這種做法實際上破壞了拍賣場上的規則,等于在欺負一家新的拍賣公司。可見,一家新公司想在南京的拍賣市場上分一杯羹,難度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