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早期18本小本票無論從題材,設計,發行量諸方面看,堪稱是中國郵票精品中的精品。發行后沉睡了多年,到了1995年,它們的集藏價值終于被有識之士發掘出來,在白鰭豚五拼圖率領下,成為上一輪炒郵大潮中的開路先鋒。劉格文,王國強,劉子輝,這些郵壇響當當的名字,均與小本票結下了不解之緣。
涉足郵市,最讓我心儀的郵品,就是這18本小可愛,尤其是那個白鰭豚。每次打開它,那種特殊的油墨香氣,讓人覺得相當清爽。
遺憾的是,這些年小本票的價格,卻如東逝之水,一去不回頭。直到現在,它們的價格似乎還沒找到底,時不時有跳樓盤冒將出來,開出的價格與其說是讓人動心,更不如說讓人灰心:直板紫貂30元,原包生肖本不到10元。
香餑餑成了臭豆腐,小本票究竟咋地了?
后續小鯉魚們魚貫跳出,設計上搞得一個比一個花哨,但總覺得郵味不多,錢味太濃,后續救命稻草反而壓倒了前期18只疲憊不堪的駱駝。網絡時代,SB這個代碼也忒不吉利,改成XB是不是更妥一些?
當年小本票的運作主力都在京城,如今這些郵壇猛人改行的改行,消失的消失,留守其中的,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沒辦法,個人力量怎么能與大勢抗衡呢。
小本票的頹萎,是如今中國集郵與郵市衰敗不堪的一個真實寫照。珍愛小本票的同志,基本都是有相當郵識的鐵桿集郵愛好者,他們的絕望,是中國集郵的悲哀。
在郵政發行政策和各級郵政企業的精心打造下,如今北京上海兩大郵市,基本已經淪為賭場,一個又一個賭局中,賭郵總舵主郵老大抽頭抽得忒狠了點,搞得市場里基本是病鬼打窮鬼,烏煙瘴氣,一派鬼鬧。可以這么講,只要集郵公司存在一日,只要他們的經營方式不徹底改變,只要市場運作不能徹底擺脫他們,誰說郵票行情將會如何如何興旺,我說你如果不是愚昧,不長記性,那就是騙子,自欺欺人。
來源:中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