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行量只有87萬和86萬的JP128“婦女”和JP130“法律”郵資片在北京和上海兩市扮演了“新貴”的角色,大有取代炒局中分別于8月26日發行的《西藏自治區成立40周年》小版票、《安徒生童話》不干膠之勢,又成為善于炒新、炒奇、炒量者的利益之器,各種理由、各類預言、甚至是狂言再次橫行于市,其價格快速上漲到兩倍左右,成為短期炒手們的暴利品種。但是,經過許多天的運作,筆者發現一個怪怪的現象,那就是幾乎成局的市場上幾乎沒有人承接,就是沒有下家去接受該兩款郵資片。一時,市場看來成為炒手們對拉的游戲,不知大家是否從中感悟到了一種契機,那就是炒新的“土壤”似乎顯得貧瘠了。通過一段時期以來,人們反對炒新的呼聲一直此起彼伏,被炒手們認為有各類理由的2005年新郵品今年幾乎沒有形成大局,在很快時間內就“胎死腹中”,壽終正寢了。所以,筆者認為,當郵市沒有了炒新的“土壤”之際,究竟將出現怎么樣的變數,是好是壞,這是我們所要探討的問題。
當郵市炒新沒有了生存的“土壤”,郵市自然會更加成熟而理智起來。如果說在大潮之中,炒新者也好,炒邊緣品種也罷,可以說是你炒什么都可以賺錢,炒什么都可以形成一種實力,炒什么都有人跟風,最終使郵市演變為大牛市,那么,在中國郵市發生大逆轉的今天,在1997年號稱3000萬的郵民到今天不過區區300萬的弱市里,在長痛8年的低迷之期里,還想用炒新這個“老掉牙”的操作手法,似乎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了,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吸引人們加入其中了。所以,目前市場炒新的行為只能成為人們的笑談,只能成為郵市上拙劣的表演了。這說明什么,說明人們的心態逐步成熟了,人們經歷郵市的長痛而變得更加理智了。在參與者的心態變為成熟的時侯,那些舊有的郵市運作方法也要因適時而改變,也要改變一下運作手法了,否則,你就面臨著淘汰,面臨著失敗。最終你自己將作繭自縛,自己套于被自己炒作的品種之中,那樣真的可以稱為悲哀至極了。在市場的人們理智之際,那作為郵政當局者的政策救市自然也同樣需要改善,自然就會深化自身的體制改革,目前國家郵政當局的封庫舉動和郵政體制改革政策的出臺都作了很好的說明。作為理智的人們只有靜觀其變,等待市場新的變數,把握新的商機才是取勝的法寶。
當郵市炒新沒有了生存的“土壤”,市場自然會形成一種新的合力。如果市場不再炒新的話,我敢說資金的流向必然將會流向老的郵票。可以這么說,就拿我自己來說,也在等待新的機會到來,我的手上不敢說有很多資金,但是像我這樣的投資者的資金加在一起,自然會是一個龐大的數目,很多的散戶投資者如果形成了一種合力,那市場會發生什么樣的變數,我想肯定是讓參與者大吃一驚的,郵市新的大潮也許就不期而至了。同時,那些只在乎炒新的資金也同樣會發生逆轉,也同樣會順應大潮而運作。說白了,市場上的投資者眾多的都是大多數人喜歡什么,這個品種才能上漲、這個品種才能有其很大的潛力。2004年初春的2003年小版張的行情就說明了這個道理,2003年小版張之所以能夠出現這樣的局面,不僅是炒手的功勞,還因為是人們普遍喜歡而參與的結果,是最容易得到人們認可的品種才能生產這樣巨大的能量,這才是2003年小版張能夠走牛的原因之一,否則是很難成局的。2003年的小版張(這里不排除2004年小版張系列)是大眾認同的精品,所形成的群眾基礎是巨大的,在將來市場好轉之際,參與者最多的品種自然是該板塊。那時,人們拒絕炒新而形成的合力自然而然地將不可逆轉地轉向這塊“寶地”,這種新的合力形成,你想不賺錢都難。人們普遍的精品意識和人們普遍對好東西惜售的思維、必將把群眾基礎好的2003年小版張和04小版張系列推向極至的價位上來,成為郵市新的暴利神話。
當郵市炒新沒有了生存的“土壤”,戰略性的資金將會逐漸注入市場。人們不時說現在的郵市缺少資金,我也這樣認為。其郵市缺少資金就是因為炒新傷害新的資金太甚,很多資金想在郵市投人卻不敢,而投入資金以后被深度套牢那種“東山再起的氣概”讓其還不甘,所以這些資金顯然不會輕舉妄動。更為重要的是一些莊家資金,特別是那些具有戰略性建倉的資金,他們很多的意愿可謂是意在長遠。就說目前還有一些資金在建倉2003年小版張里沒有出逃,這些資金自然就是郵市的良性資金,是真正支撐郵市的中堅力量在炒新心態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那些已經養精蓄銳的資金必將卷土重來,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這些資金也必將帶動短視行為的炒新資金,形成相互聯動的資金鏈,1997年郵市的大潮也將再次重演。
(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