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錯未發行普片》初掀神秘面紗(驛洋) |
發布日期:2005-8-23 19:35: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木棉花錯未發行普片》初掀神秘面紗(驛洋)
[日期:2005-8-23]來源:中國投資資訊網 作者:驛洋[字體:大 中 小]
2001年初春郵市中級反彈,普木棉花未發行片違規流出——
2001年春節前,一輪郵市中級行情蠢蠢欲動。春節過后,大地回春,3月、4月,郵市驟起大波然,蛇小版、神舟小版向300元挺進,神舟大版突破1000元,各種郵品,更是你追我趕。郵市名家劉楚在李國慶的《月壇郵刊》2001年3月號里,刊登了一篇介紹普片投資價值的文章,洋洋灑灑一長篇,極具煽動性。X君看完后,激動的拿出封片目錄研究,一番思索,仿照和自己有業務來往的郵商金迎九和史進財(此二人以善于挖貨出名?)那樣,去公司挖普片的貨,當時的普片,最差的玫瑰白片,也接近1元/枚。
X君有看報刊雜志的習慣,就在這時候,他發現H省“某”集郵公司正在做廣告,銷售五十周年閱兵禮的專題郵資明信片,該公司是總代理。X君估計,木棉花白片庫存一點是應該有的。很自然,X君拿起電話,撥了“某”集郵公司的電話號碼,接電話的是一個業務員,一陣討價還價,該業務員經請示后,雙方成交1萬2千片(三箱)。為了應付一日百變的市場,X君要求對方,盡量用快包寄來GZ市,令X君意想不到的是,對方竟使用了EMS特快專遞,似有想盡快賣出的意思或是想掩蓋這種包裝(回音卡那樣的大包裝給X君很大刺激)。貨到后,X君心想不妙,又是這種包裝,第一時間拆開一包看,結果果然不出所料,是帶有號碼“16”的片。于是,X君怒氣沖沖,馬上打電話過去,一頓臭罵,說:你們國營集郵公司怎么能做這種*商才做的事?該業務員一腔委屈,說他們的白片就是這種,這肯定是白片,他們沒有欺騙。X君對集郵傳統領域很感興趣,而且少有收獲,由于玫瑰代號的影響很大,市場價值一文不值,所以,X君一再強調,買白片,結果很失望,錢沒掙到,要退也很復雜,而且該“某”公司堅持不退,說是白片,肯定就是這種。過了一兩天,X君想想,能不能從中找出錯變體,多少能挽回點經濟損失。于是,把拆開的這包拿出來,仔細一看,X君很吃驚,背面的圖案五枚為一套,按照國家郵政局的規定,這是不允許的,X君憑第六感覺,覺得有點問題,但又不能確定問題的實質所在。于是,X君不動聲色,又打電話過去,問明數量后,X君又要了一批,當然壓的盡可能低是X君的目的,該業務員說價格他不能決定,只能照上一批貨的價格結算,要找經理,回復是不能。“要的量比上一批多了,又帶有代號,價應該可以談下來”,X君心里盤算著,令X君意想不到,該經理不但咬死價格,而且強調這就是白片。這樣,X君就猶疑了,在要與不要中矛盾,那時候,X君的生意比較而言,還是不錯的。于是,他咬咬牙,抱著多少有點賭徒的心理,或者僥幸者兼而有之的心理,匯款給“某”集郵公司,同樣的,很快,貨又是特快專遞送來的。
郵市一跌再跌,廣告片紛發蓋珍品——
2001年5月份,隨著聊齋張的發行,高溢價使郵市一落千丈,郵市自此之后,每況愈下。2002年1月,發行了《馬踏飛燕》普片,由于其量少被部分投資者發覺,炒高至70元/枚后,加印片出籠和普片的大規模發行,使普片形象一再受損。X君把此五枚/套片拿去市場,上海郵市一塵、廣州郵市阿潮、普片研究者C君、普片專家G君,都不能給予明確的定位,或者以為只是普通的廣告等用途片。自此,X君四年多以來,面對那些貨,一籌莫展,黯然神傷。正所謂大將出于行伍,禾草蓋珍珠。
大唐錯片發行,行家終于恍然大悟——
時間進入2005年,4月11日,中國郵政發行了《大唐芙蓉園》普片,白片則晚至6月底才面世,一開始,大家都不以為意, 當有心人發現,發行的白片,竟然是帶有編號的“27”。G君憑著專業的敏銳,發現問題,并在網上發表專文論述,指出其錯誤所在,中國郵政一如既往,錯就錯,不回收,由于量小和銷售途徑的特殊性,要回收也是相當困難的。某一日,X君無意瀏覽網上郵文,看到G君的文章,心有所動,于是就教于G君,恰好G君早有所聞,經過再三推敲,終于發現問題所在,并把饒有興趣的五拼圖來龍去脈推斷清楚,普木棉花錯未發行片始見天日。
那么該套木棉花錯未發行普片到底是如何產生?它的性質是什么?存世量又是多大?且看下回分解。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8-23 19:38:39編輯過][/color][/align]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