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發影響郵資封片復蘇步伐 海 銘
1997年以后,紀念郵資封片就陷入了低迷的狀態,且價格下跌幅度之大、市場交易之清淡,令人相當驚訝。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這種低迷狀況沒有任何改變的情況下,紀念郵資封片也逐漸淡出了投資者的視線。今年以來,隨著市場新一輪行情的出現,在部分投資者的關注和吸納之下,紀念郵資封片也曾出現過有所好轉的跡象,但是,隨著行情的延續,大家再一次發現,紀念郵資封片依然又退回到默默無聞的地步。為什么紀念郵資封片多年來一直難以有明顯的復蘇局面,為什么紀念郵資封片離投資中心地位越來越遠?現在看來,有必要引起廣大投資者的思考,雖然其中的原因錯綜復雜,但筆者以為有一點因素是相當重要的,那就是紀念郵資封片的過度增發給該板塊的復蘇制造了諸多的障礙。
一、過度增發影響了紀念郵資封片投資地位的穩固
前不久,國家郵政局宣布今年下半年將在計劃外增發七套紀念郵資封片,這種情況的出現并非偶然,而是延續了多年來一貫的做法,即年初所公布的全年紀念郵資封片發行計劃往往最后被改得面目全非。計劃外增發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畢竟計劃不如變化快,有些具體的紀念主題可能只有通過調整發行計劃、在計劃外增發才能趕上紀念節點,但是,如果當一年的計劃外增發紀念郵資封片的品種要遠遠超出年初發行計劃的話,那么這樣的增發就不能不說是過度的了。這至少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發行缺乏足夠的計劃與規范,隨意性過大;二是題材選擇過于寬泛,缺乏足夠的精品意識。而這兩大問題的存在事實上在投資者的腦海中留下了一種印象,那就是紀念郵資封片的發行不如郵票、小型張的郵資票品來得規范,因此其投資地位也就不如后者來得重要和穩定,這種由于受到過度增發影響而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印象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大家對紀念郵資封片的參與熱情和投資力度。
二、過度增發給投資決策造成了諸多不便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穩定而明確的發行規劃可以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充分的研判和選擇的時間,有助于他們作出穩妥的投資決策,而過度增發所造成的發行計劃的極不穩定性,使得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缺乏足夠牢固的參考依據,也給投資前景增加了相當的不確定性,影響了投資的積極性。此外,紀念郵資封片的過度增發也大大了市場所要承受的壓力,在近幾年市場一直處于低迷態勢的情況下,過度增發紀念郵資封片使嚴重匱乏的市場資金不得一次又一次地被分流和消耗,單單一套紀念郵資封片,以發行量300萬計算,就將占用市場300萬至400萬的資金,如果一年增發七套的話,這筆賬相信大家都能算過來。
三、過度增發不符合收藏與投資的現狀
事實上,過度增發與目前我國郵品收藏與投資的現狀也是難以吻合的:一是長期以來“重票輕封片”的思維在目前中國郵界依然存在,紀念郵資封片的實際收藏與投資需求還是比較有限的,而一年諸多品種、每個品種少則200萬、多則500萬的發行規模,從多年來的實踐看,顯然是供過于求的,過度增發首先就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二是從國際集郵界的現實來看,收藏全新紀念郵資封片的人士非常之少,實寄封片才是收藏的重點,投資全新紀念郵資封片的群體則更為有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投資全新紀念郵資封片是中國郵市的一大“特色”,并不符合國際集郵的潮流。因此,對紀念郵資封片的過度增發,不僅不可能提高紀念郵資封片在收藏投資者心目中的形象,反倒一方面增加了市場的壓力,另一方面也無法得到充分的消化,過度增發的結果只能使市場一次又一次地增加壓力,也使得紀念郵資封片的復蘇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