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的翻身之夢(張鵬) |
發布日期:2005-7-31 19:10: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中國經營報:郵政的翻身之夢 在郵政改革和《郵政法》修改的關鍵時期,在四大國際快遞巨頭加快落子步伐、頻頻施壓之際,中國郵政也在悄然啟動著一輪新的“革命”,試圖搶占利潤更豐厚的國際市場。
在中國郵政的這場“翻身戰役”中EMS是先頭部隊。
7月25日,中國郵政聯手澳大利亞、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香港等5地的郵政企業,全面啟動了“EMS承諾服務”,把中國郵政的拳頭產品EMS業務的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展到亞太地區。
細看這個“EMS承諾服務”內容,幾乎是去年中國郵政在國內推出的“次晨達”業務的“國際版”或“亞太版”,連“承諾傳遞時限,逾限退還郵資”的口號也與“次晨達”業務的“限時未達,原銀奉還”沒有多大區別。惟一不同的是,此次的全程時限標準發生了細微變化:原先的“次晨達”的按城市到城市來計算時限,進一步細化為按郵編到郵編來計算,顯然這個新的時限標準更為精確,對中國郵政的要求也更高。
對于競爭對手中國郵政的尋求盟友的舉動,快遞巨頭似乎“不以為然”。聯邦快遞中國區總裁陳嘉良在深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快遞業務是個很大的蛋糕,競爭對手的舉動對聯邦構不成挑戰或威脅,因為聯邦快遞早就提供了類似的“使命必達”服務,我們很樂意看到競爭對手學習我們的成功經驗。
無論跨國巨頭如何看待,中國郵政確實已在低調實施著自己的新戰略。事實上,稍早前中國郵政控股的中郵航變更經營范圍、進軍國際航線便已多少流露出中國郵政立志開拓國際快遞市場的計劃。
經過多年的競爭,郵政和外資巨頭以及民營快遞公司,在國內快遞市場上已基本形成一個穩定的格局:2公斤以下快件是EMS的領地,2公斤以上則是民營和剛進入的外資的爭奪重點。對郵政來說,在新的《郵政法》出臺之前,國內快遞市場這個蛋糕基本上仍會維持現有局面。
事實上,雖然DHL、UPS等外資已先后進入國內快遞市場,但外資快遞僅染指了2公斤以上的包裹業務。國內快遞口子能開多大,隨著新《郵政法》的修改,洋快遞還在觀望。
而在國際快遞市場上,雖然郵政同快遞巨頭相比,在機隊規模、服務質量、送遞時間等方面仍有不少的差距,但郵政也有外資巨頭并不具備的優勢:一是遍布全國各地的郵政網絡是其他任何一家快遞公司短期內都不可能具備的;二是低廉的價格。以外資快遞公司所開展的2公斤以上的國內快遞業務為例,這樣的包裹運送價格快遞巨頭要收費100多元,這個價格顯然無法與EMS20元左右的起步價競爭。
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國內快遞市場上給郵政的EMS帶來麻煩的很大程度上是眾多的民營快遞企業。在民營企業低廉的價格和高效的運作沖擊之下,EMS的市場份額已由最高峰時近97%跌到最低時的30%左右。而通過去年推出的“次晨達”等跨區服務,EMS的市場份額正逐步實現穩中有升。“次晨達”在國內快遞上的甜頭,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日前郵政力推的“EMS承諾服務”,期望通過“次晨達”模式的復制,力爭在國際快遞市場上有所作為。
據說,中國郵政通過與其他5家郵政機構的合作,與私營快遞商的收費相比,企業使用該網絡可節省多達60%的快遞成本。在低廉的價格基礎上,再進步改善服務質量,在未來的競爭中,郵政并不是沒有機會,如果今后合作繼續深入,郵政也的確有可能收回一定的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25日6家郵政結盟之際,中國郵政方面特意表示,新業務將對“中小企業和零散客戶特別吸引”。而UPS就在年初就在中國啟動了“中小企業計劃”。陳嘉良也表示,未來中國眾多的中小企業將是新的客戶增長點。
或許,在對國際快遞業務的爭奪上,眾多的中小企業將是外資巨頭和立志翻身的EMS爭奪的對象。 作者:張鵬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馬路天使于2005-7-31 22:16:39編輯過][/color][/align]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