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郵政體制改革的重點
來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俞敏
無論主動也好,被動也罷,郵政體制改革終究是必然之勢,發展的大局和大眾的愿望都要求郵政體制改革能夠順利、徹底的進行。由于郵政體制改革與郵品發行、經營乃至郵市的運行都有著獨特而緊密的聯系,因此廣大郵市投資者對郵政體制改革的關注程度是相當高的,那么,我們對郵政體制改革的關注重點究竟應該集中在哪些方面,換言之,郵政體制改革的哪些方面會對郵市今后的走向產生重要影響呢?
一、體制改革會否帶來“最后的瘋狂”
眾所周知,在體制轉換的過程中,由于舊體制影響未徹底根除,積弊還時有所現,而新體制立足未穩,有著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在兩者交替之中,多會出現一些混亂和無序的狀況。從郵政體制改革來看,原有體制中存在的一些遺留問題同樣也有可能在轉制的過程中產生一定時期的消極影響,比如郵市投資者普遍關心的庫存郵品的去向問題,在短時期內勢必會受到大家的普遍關注,如果這些貨源能夠按照規則銷毀或妥善處理,那么其對體制改革過程中的郵市將不會產生大的影響,但如果郵政在轉制過程中疏于管理、放任自流,或者雖然有所規定但無具體舉措加以規范,那么這些庫存的郵品將極有可能會成為近一段時期危害郵市的“禍首”。事實上,投資者的這種擔心并非空穴來風,因為就是在郵政轉制初定的時候,就有不少郵政企業聞風而動,不顧一切地將庫存郵品向市場拋售,從而造成市場的恐慌局面,隨著郵政體制改革的逐步擴大和深入,為了保護既得利益、防止在轉制過程中出現的變數,可能還會有一些郵政部門和郵政企業實施“最后的瘋狂”,對這一點,投資者還是應當保持一定的戒備。
二、體制改革能否真正實現“政企分離”
“政企不分”是舊體制下的一種普遍性弊端,這一點在郵政身上表現得相當充分,各級集郵公司依托自己與郵政的特殊利益關系,儼然以“郵政代理人”的形象參與郵品經營,并以更為便捷、優惠的方式與價格從郵政獲得原始籌碼,從而在經營中始終處于優勢地位,并排斥了其他經營企業的介入,從而達到了壟斷市場的目的。由于“政企不分”,所有集郵公司成為了一個“怪胎”,說它是市場參與方,它又比市場各方具備更多的獨有優勢,與市場各方并不處于同一起跑線上,相反,在很多時候,它卻給人留下了一級職能部門的印象。這種狀況嚴重干擾了郵市正常竟爭環境的培養,極大地影響了市場真正參與者的根本利益。因此,體制改革成敗與否的一個指標就是看郵政能否真正實現“政企分離”,將在一定時期有著產生必然但在現階段已嚴重背離市場實際的郵政企業從郵政剝離出去,并徹底割斷“暗箱”聯系,讓郵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競爭的一員,同時,也只有這樣,廣大郵品消費者、收藏者和投資者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保障,郵品經營者也才能在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下放心地為自己打拼。
三、體制改革能否消除郵政在郵品發行、經營中的絕對權力
為什么郵政體制改革非行不可,又為什么郵政這些年來飽受消費者、收藏者和投資者的詬病,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郵政在郵品發行、經營等方面有著排它性的絕對權力,而郵政往往不計后果地濫用這些絕對權力,從而使權力出現異化,在新郵發行量的確定上、在郵品庫存的處理上、在對違規經營的治理上,消費者、收藏者和投資者的意見與建議往往影響不了郵政的決策,從而使郵政的權力始終處于缺乏必要監督的狀態之下,并產生了一系列消極的影響。而郵政體制改革,就應當從根本上打破這種郵政固有的絕對權力,摒棄那些與時代發展要求、與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所不相適應的因素,這樣才能使得今后郵品發行、經營等行為能夠置于廣泛的監督之下,能夠在必要的時候得到糾正,這樣才能將絕對權力轉變為相對權力,從而有效地保障消費者、收藏者和投資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