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古時一少年,偶見一武林高手施展技法,不由浮想聯翩,心想如能將他的技藝學到手,我將不日大發也!于是當下拜師為徒。誰知事后多年過去,盡管該少年苦苦哀求師傅傳以武技高招,且又能吃苦習練,其師傅終不實心教他,該少年只得離去。臨別,他問師傅為何不看重他,其師傅答道:你練武功的心術不正,只想學得一些本事,去打家劫舍,截道殺人,偷珠竊玉,如教你些功夫,百姓豈不遭殃?于你本人也大不利也!還要玷污了為師的美名……于是,早已由少年變成青年的他終于離開師傅,回歸故里,一輩子一事無成。
話題回到現在的郵市,人氣是越來越淡了,出攤的郵商越來越少,來郵市的人們也越來越少了。盡管許多人士盼望郵市行情,許多文章在臆測行情,甚至有人為了煽起行情,吹了這個是黑馬,又捧出那個是黃驢,就好像是月月有行情,匹匹是黑馬,但是,行情就是不來。即便是炒新族人為地掀起的熱點行情,跟風的人也越來越少,哪怕是有人將過去的每輪行情都歸因于新郵引起這些話喊破了嗓子,但人們終于看破了這叫喊背后的司馬昭之心。
行情兩字本無好壞之分,但發動與參與行情的動機不同,行情的后果不同,就使人們對行情有了愛憎。像85、91年的郵市行情,雖有政策面的扶持集郵事業,但更是人們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經濟意識萌動并迸發的反映,是人們自發自覺地順潮流而動的必然,集郵事業的迅猛發展,集郵投資人數的急劇膨脹,可是,郵資票品的相對短缺,造成了這兩次行情大潮。而這兩次行情大潮反過來以其投資效益的顯著產生了轟動效應,再次將更多的人卷進集郵投資這項益國益民益社會的事業中來。那時,哪怕行情大潮已過,郵價下挫,但是,比起行情發動前,郵價仍上了一個臺階,大多數的集郵投資者仍是賺錢的,就是有被套的,但隨著行情過后,集郵投資人數的增加,郵價的上漲,這些虧損的人也很快解套甚至掙錢。故那時的行情是各方共贏的行情。
反觀這些年來的行情,可謂是出了毛病。一級市場并不是為了擴大集郵人數發動行情,而是為了自已創收;一些參與者或是利用自己與一級市場有關系而得的便宜貨源利用行情派發或是利用臉皮厚敢炒或是利用自己熟悉炒新的操作技能等而喜歡行情,全然不顧別的集郵投資者的贏賠,只考慮靠投機扔出貨掙了錢拉倒,根本沒有共贏意識;從錢與郵品關系上看,不是由于集郵投資者人數增加,資金投放量大而郵資票品供不應求,而是,郵資票品由于供過于求以致長年處于深幅打折狀態而強扯硬拉、靠輿論煽動或投機心理掀起行情,在這樣的情形下,行情過后產生的后果可想而知。一級市場定賺不賠;公司代理商們絕賺不賠;炒手們多賺少賠,這些人與公司賺的錢從哪來,不是郵票增值來的錢,反而郵票經炒作跌得更低了,是集郵投資者們的錢!無論公司也好,還是一級市場代理也好,倒爺也好,炒手也罷,他們的快樂是建立在廣大善良而又輕信的甚至是被騙的集郵投資者們的痛苦之上,事后,他們還要對供奉其錢財利潤的集郵投資者擺出一副勝利者的姿態,但他們忘了,其之所以在行情中得勝恰是以廣大集郵投資者不屑的動機與手段取得的。
郵市現在低迷到了極致,這與歇夏有關,但更與集郵投資者對一級市場的違法違規操作,與現時炒新的歪風有關,人們選擇無聲的離棄,就是對現行郵市行情的強烈而又無奈的抗議!人們遠離了集郵投資,躲開了所謂的行情,自然也就避開了這不公平的傷害,那些贏家也罷,勝者也罷,沒有了對手,又怎么再成贏家與勝者?還能坑害誰?
所以,現在這有毛病的郵市行情,還是不來的好,在低迷的沒人愿意接貨的狀態,哪來的一級市場高位放貨吸血?哪來的炒手們投機?就像是那位武林高手不愿意將武技教與那位少年,那少年沒有飛檐走壁、探囊取物的高招,又怎會去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