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作秀”了 秋山無盡
提起作秀大家是知道的,一般這個詞語往往用在明星上面,或者是政要上面,甚至一般老百姓也會“秀”上一回的。然而作秀多了,作的頻繁了,那么作秀所需要的效果就會差許多,就會得不償失,甚至無法取得作秀所取得的效果。那么,這樣的作秀還是少做的好,甚至是不做。
歸結于我們大家關心的郵票發行上面,大家是否發現很多作秀的東西存在于我們的郵市,存在于我們的身邊來。其具體表現為:
郵政政策面的不作為,作為國家發行郵票的權威部門,發行郵票的目的應該是一為郵政業務的需要,是發行的郵票真正能夠很好的使用和消耗,可是這一業務需要的郵票發行,政策面始終沒有做到更好的作為,很多時候是“只打雷不下雨”、甚至是“打大雷下小雨”;對于郵政業務需要貼用的業務不使用,即使郵票貼包裹也是通過郵政維權行為才給予了落實。但是在某些小的郵政所還是不能真正得到執行,很多寄包裹的朋友還不知道用郵票能夠貼包裹,大家也無法看到上級部門下發的有關文件,使其執行起來頗有難度。如此只下發文件而不宣傳文件,下發文件而使人不知道文件的內容,這樣跟沒有下發是沒有區別的,如此不作為行為是不是在“作秀”,這樣的作秀該休息休息了。二是發行郵票的目的是為集郵愛好者便于收藏所用,在1991年、1997年郵市大潮中,中國的集郵隊伍曾經達到了3000萬人,如此龐大的數字,如此大的集郵隊伍想郵市不火都不可能的事情,眾多的懂得郵票的、不懂得郵票的、新入市的收藏者和大機構投資者都進入了郵市淘金。然而,這個讓集郵愛好者曾經癡情火熱的集藏領域目前也已經走到即將崩盤的邊緣。郵票發行下來就打折的現象說明了什么,說明政策面對于郵市根本沒有放在心上,對集郵愛好者的利益根本不去顧及,甚至也不想顧及,只要我發行出來就等你掏錢買。如此惡性循環讓買者感到自己上當了,讓自己感到自己收藏的郵票買來就貶值,如此誰也不想去集郵了。那么這樣新發行的郵票不打折才怪呢。說新郵票打折不是新聞,可是發行已經10多年的郵票不是也照樣在打折,這作何解釋呢?其實,說白了是郵政的不作為所致。
郵票發行設計上的作秀行為在作怪。新中國發行的郵票在形式上可謂是五花八門,要什么樣的都有,只有想不到的,沒有郵票設計不到的。在新中國郵票發行初期,發行小型張、小全張、小本票,或者是發行一些三角郵票,有在版票上設計出來美麗的邊飾,因為其新穎獨到的設計形式著實吸引了眾多集郵愛好者的追捧,以致出現了物以稀為貴的現象。直到90年代末期,這樣在設計上出彩而贏得集郵愛好者鐘情的現象還是存在。直到進入21世紀,在郵票設計方面作文章的現象越演越烈,眾多集“奇、怪、偏”等版式、花邊、齒孔,還有許多的大版、小版,小版票、小版張,還有加字張、封、折等,什么燙金、鑲銀等千奇百怪的品種,真的讓集郵愛好者目不暇接。然而,通過眾多集郵愛好者的心聲可以窺視到政策面如此“作秀”不外乎為錢而來,人們喜歡什么它就發行什么,只要把你口袋里的鈔票掏出來,來達到自己贏利的目的。比如,我身邊有很多的集郵愛好者把許多版票邊飾紙都扔進了廢紙簍,缺乏新意的設計、空洞的留白是郵票邊飾紙共同的缺陷。像《中國新加坡合作蘇州工業園區成立十周年》版票右上方的邊飾,長寬的邊飾面積不僅超過了《第二十五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小型張的面積,與《竹子》小型張基本相等,而且該邊飾圖案只是由一組色彩單一的“火柴盒”組合而成,非常單調;《人民代表大會成立五十周年》版票上部的邊飾圖案設計亦十分空洞,未能給版票增添光彩,但尺寸卻達到長15.3cm和寬6.3cm,其邊飾面積和《白鶴》小型張差不多。近些年來,隨著小版張這個新形式的出現,版票設計上更是讓人不敢恭維了,設計粗制濫造,平庸俗氣,使版票邊飾設計上越來越糟糕。版票邊飾設計的隨意、缺少藝術品位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如此“作秀”不做也罷,如此間或設計一款、兩款新穎的品種也是無可厚非的,如果盲目而不科學地隨心所欲的“作秀”就應該住手了。
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