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鄉(xiāng)郵員王順友有的事跡,我是非常感動,一個基層的郵遞員默默無聞地奉獻精神體現(xiàn)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優(yōu)秀品質,對待用戶那種親人般的感情,也折射出普遍服務的艱辛。
我在感動之余,想探索一下王順友的兩輛“高級轎車”的郵包里都投遞的是什么東西。我找到了相關報道:
“王順友,男,苗族,1965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郵政局馬班郵路鄉(xiāng)郵投遞員。
王順友同志1985年1月參加工作,一直從事鄉(xiāng)郵投遞工作,負責木里縣城至白碉鄉(xiāng)、三桷埡鄉(xiāng)、倮波鄉(xiāng),以及木里縣城至卡鄉(xiāng)郵件投遞工作。1999年卡拉鄉(xiāng)郵路調整后,王順友只負責木里縣城至白碉鄉(xiāng)、三桷埡鄉(xiāng)、倮波鄉(xiāng)的郵件投遞工作。月平均投遞報紙700份,雜志28份,信函45封,印刷品25件,包裹5件”
從中可以看到郵包里最多的份量最重的是報紙雜志,728份,信包共75件。
從郵政經營的角度看,郵政主營的是信包,收費全歸郵政,報紙雜志是代辦發(fā)行,收的是發(fā)行費,一元的報紙郵政局收取的發(fā)行費用應該是不多的,現(xiàn)在更多的是0.5元的報紙,郵政所得的費用可想而知了。粗算一下,王順友郵包中的東西一個月郵政總的收入不超過200元,其中報紙雜志至少要裝一匹半馬,所得收入應該不到50%。
郵政這些年基層確實很辛苦,賣保險,收電話費,更有送牛奶的,送花的,賣雜貨的,對客戶也是服務到家,報紙雜志上門服務,破月,破季可以訂,送報上門,送牛奶上門,郵政職工到處拉客戶,收入水平卻較低。
按說郵政這么努力,對待客戶應該象上帝一樣,對待郵政自己的長期忠誠客戶更應該是服務到家了。但是在對待集郵愛好者的態(tài)度卻是莫明其妙的強硬:排隊預訂不說,還要預訂證費,有時還不給訂,什么不能多訂限訂五套,沒有舊證不給訂等等,更不用說象報紙雜志破季破月可以訂了。訂上了也沒有保障,稍有些緊俏的郵品就玩什么搖號,過期作廢,應該給的也不按時給,價高時不給,打折了才給。花一百多元訂一份郵票,從來沒有享受過象報紙雜志一樣給送上門,到年底市場價格打六七折了才給你,想退訂更是沒門。
做為一個企業(yè)擴大銷售網點增加銷售量是千方百計地,而奇怪的郵政卻是六七萬個郵政局所窗口卻不賣紀特郵票,有賣的也是欺詐地賣,類似金箔加個折子賣120元的所謂郵品,買來就要賠十幾年,包裝成廢紙,郵票還打折。此外還在郵票市場上內外勾結,采取不正當手段拉高放貨,坑害投資者,中飽私囊。王順友和他的兩匹馬在崎嶇的山路上為中國郵政做貢獻的時候,在寂靜的黑夜里王順友可能一輩子也想不到,有人賣了100版雞大版就能賺他一年的工資,賣出1000版猴大版就能賺他十年的工資,他更想不到的是賺到的這些錢沒有為郵政扭虧增盈,而是裝入了個人的腰包,成了哥們幾個吃喝玩樂的資金。
如此對待集郵愛好者,再忠誠老實的客戶也要遠離,從97年到現(xiàn)在集郵隊伍不要說發(fā)展,連保持也保持不下去,集郵愛好者2000萬已經有90%離開了集郵隊伍,現(xiàn)在已經不足200萬。如果能保持2000萬的集郵愛好者,每人買一套郵票,一年按100元計算,郵政可以得到20個億,不用付出多少勞動的20個億,相當于一百萬個王順友一年的貢獻,相當于給50萬郵政職工每人每年4000元錢工資。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一官敗家,萬人白干。王順友跑600圈地球,走兩萬個長征也沒有辦法彌補因此造成的損失。最近看到郵政政企分開的報道,希望以后管理者要保持共產黨的先進性,講起碼的規(guī)矩,經營者要講起碼的經營規(guī)矩,對待顧客向對待上帝一樣,那么郵政的振興,集郵的復蘇也就指日可待了。
希望王順友們的郵包含金量越來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