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不該做的兩件事 許明罡
無論大家愿不愿意、接不接受,今年的歇夏期看來還是無法避免,隨著氣溫的逐步升高和郵品價格地不斷下跌,市場歇夏的跡象是越來越明顯。但是,作為近些年來市場的一個規(guī)律性的階段,歇夏期的到來其實也考驗著廣大投資者的投資心態(tài)和應變能力,特別是在長時間低迷甚至比低迷還要被動的情況下,投資者究竟該如何進行自己的投資決策是一個相當關(guān)鍵的問題,處理得好,再低迷也會有機會,處理不好,可能還會耽誤今后一個時期的投資。在歇夏期日益臨近之時,筆者以為投資者最不應該做的有兩件事:
一是放棄對市場的關(guān)注
郵市的運行是持續(xù)、動態(tài)、富于變化的,每個階段都是整個運行過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密不可分,作為郵市的一個重要現(xiàn)象和不可回避的階段,歇夏期同樣也是整個運行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由于對歇夏期不適應、認識不充分,一旦出現(xiàn)歇夏的情況,廣大投資者往往無所適從,在這一階段更多地選擇了退避甚至漠不關(guān)心,但近年來隨著大家對歇夏期的認識漸趨全面與深刻,我們完全可以發(fā)現(xiàn),歇夏期郵市的運行情況同樣應當放之于全年的運行中加以關(guān)注、考量,這樣才能對市場的持續(xù)運行情況有充分地了解,也才能對歇夏期后的投資決策提供相對準確的依據(jù),因此,任何忽視歇夏期的思維和行動都是片面的。就這兩年的郵市歇夏期情況來看,并不完全是死水一潭,其中也會出現(xiàn)小幅度的上升行情或震蕩走勢,也有部分群體鑒于歇夏期較為低迷的狀況和郵品價格超跌的情況而采取了一定的運作手段,因此在表面看上去顯得比較冷清的市場運行中其實還是隱含著波動的情況,而這些波動情況從一個方面反映了投資群體的心態(tài)和運作手法,也可以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市場的實際狀況,對大家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特別是可能影響到歇夏期后的走勢,而對于廣大投資者來說,如果因為歇夏期市場相對冷清的原因而放棄對市場的關(guān)注,那么肯定就會錯過一些非常重要的細節(jié),既無法抓住歇夏期中可能出現(xiàn)的機會,又會使自己對歇夏期后市場的認識處于一種片面的甚至是曲解的狀態(tài),從而直接影響到投資決策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使自己處于被動的地位。
二是恐慌性地出貨兌現(xiàn)
歇夏期間郵品成交的極度萎縮和價格的持續(xù)下跌以及前景的極不明朗肯定會在投資者心中投下一定的陰影,而近年來部分郵政企業(yè)和投資機構(gòu)也習慣于在歇夏期間向市場拋售貨源,從而使市場的歇夏氣氛愈發(fā)濃重,恐慌情緒越來越強烈,由于這一層因素對投資者的心理會產(chǎn)生極大的消極影響,因此隨著歇夏狀況的日益嚴重,恐慌性拋盤也會時不時地出現(xiàn),一些投資者往往也繃不住而急著隨大流出貨。其買,這種跟風思維對投資者而言是致命傷,因為在歇夏期間郵品價格極為低迷的情況下,盲目出貨肯定會受到明顯的價格打壓,加大投資者的損失,可以想像,價格越低越是出貨只能將自己的損失進一步擴大化。其實,無論拋與不拋,市場低迷、郵品價格低企的情況同樣如此,而絕大部分郵品的價格在歇夏期中往往是一年中的底部階段,繼續(xù)向下的空間并不大,繼續(xù)持有籌碼的風險并不會比瘋狂拋貨的風險大,相反,一旦有機會出現(xiàn),握有籌碼可能還會抓住,從而減輕損失,而一旦在低位不顧一切地出貨,非但形成事實上的損失,甚至連可能的機會都將徹底喪失,兩者權(quán)衡一下,究竟該怎么力,大家的心里恐怕都很清楚。如果不能堅持自己的判斷,盲目地跟著別人恐慌地出貨兌現(xiàn),無疑將使自己處于更為不利的境地,在投資中徹底喪失主動權(quán),同時,這種不計后果的出貨兌現(xiàn)行為對市場也將是沉重的打擊,如果市場因為受到恐慌性拋盤的打壓而無法擺脫窘境,那么投資者的盲目出貨也應當算是重要的消極因素之一。
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