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6月3日TP31“中國船舶”特種郵資明信片1套8枚(本冊式)的發行,標志著今年特種郵資明信片的發行已經圓滿完成。
自1994年原郵電部開始發行TP1“哈爾濱冰雪風光”特種郵資明信片以來,迄今為止,我國共發行特種明信片31套。曾幾何時,特種郵資明信片風光無限,受到郵迷追捧。如今,特種郵資片落得無人問津。在郵市上,該板塊除了個別早期品種和縮量品種外,絕大多數品種都跌破郵局售價,大全套價格與郵市火暴時的價格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如此低迷的狀態,除了受郵市長期低迷的影響外,也不能不說與其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關。
第一,主題不甚明晰。
在已發行的特種郵資明信片中,早期品種以人物題材為主;中期品種則發展到風光名勝和城市風光等,在此期間又出現了“古代科技”、“媽祖傳說”等新題材;后期品種又出現了地方風光、節氣、船舶等題材。整個板塊題材繁雜,主題不甚明晰,顯得較為凌亂。
第二,郵局售價偏高。
由于多套特種郵資明信片都采用了高值與低值相結合的方式,一套之中有一枚高值,使得全套售價上揚。面對如此高價,郵人只好敬而遠之,選擇放棄。值得注意的是,在2001年此種情況發生了變化,其后發行的特種郵資明信片基本上都是低值的。
第三,規格不太統一。
在已發行的特種郵資片中,既有高值組與低值組并存的情況,又有高低值為一組的現象,還有小本冊的模式。在一套明信片中,既有套裝式,又有單純本冊式,還有低、高值和本冊式三種并存的形式,更有甚者2004年出人意料地發行了兩套單枚低值的特種郵資明信片,與紀念郵資明信片的樣式無異。而今年發行的TP30“烈士詩抄”其規格為165x115毫米,遠遠超過了行業標準,是典型的大而無當。特種郵資明信片,其規格不統一,高值與低值、套裝與本冊容易混淆,加之發行時又出爾反爾,大有雜亂無章之感,給集郵者收藏帶來諸多不便。
第四,發行渠道不暢。
曾幾何時,我們在郵局能非常容易地購買到特種郵資明信片,如“哈爾濱冰雪風光”、“梅蘭芳”、“錢江潮”等,不知為何,后來特種郵資明信片便從郵局銷聲匿跡了,再也難見其蹤影。特種郵資明信片,不在郵政窗口銷售,直接批量拋向市場,成為郵商的專利,市場炒作的籌碼。一方面是集郵者想買卻買不到,另一方面則在郵市上成箱成堆地打折出售。即使在郵局能預訂,花50元的訂金,另加2元的手續費,每年買兩三套發行的打折片,真是不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