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不相信眼淚 謝元宏 |
發布日期:2005-6-8 6:2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事情,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要辦成它,必須同時具備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條件。就客觀條件而言,即構成全局、大勢或戰略性的要素,來自方方面面,而且十分龐大而復雜。投資市場的行情是向好還是向壞也不例外,個人感情的哭與笑都是無濟于事的。行情不相信眼淚!類似世界著名投資大鱷索羅斯等人,其資金實力之巨大讓人望而生畏、難以置信,不少國家的銀行、財團都難以應對,他也還是要順勢而為,逆勢而一敗涂地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在中國,論年齡股市稱得上是郵市的小弟弟。郵市在1983年就初具規模,股市的誕生比郵市晚7年。作為國家“經濟晴雨表”的股市,紛紛擾擾6年有余,改革兩起兩落未成正果。今年5月9日新一輪股權分置改革試點,燃起希望之火,然而大盤幾次尋底,將人們再次拖入迷茫。與我國經濟4年來GDP增長超過9%相比,股市不僅不能承擔“經濟晴雨表”的基本功能,相反卻呈現出“背道而馳”的明顯反差。持續四年的大熊市,讓人“哭干了”眼淚。2001年6月份上證指數創出了2245點最高點位算,滬指至今已下跌了1200點,并直逼1000點大關。約5000億元流通市值無形“蒸發”。股市自1999年“5•19”以來的行情已經徹底告破,滬指在如今屢創出6年來的新低。 股市四年大熊市中,也有像模像樣的反彈行情。行情一有反彈,有多少人興奮而笑,看好后市前景的股評也紛至沓來,數量多多,什么政策面、資金面、基本面、技術面……統統出來看多言好,但總也擋不住反彈行情的長期逗留,改變不了總體走低的格局。每當行情回調下挫,又有多少人由笑變哭,此時,曾經為向好行情大放“厥詞”的股評便銷聲匿跡,那些利好的什么政策面的詞兒也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連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都天天關注股市行情,為千萬股民資金縮水而著急,大盤還是我行我素地一再創出新低。為什么?還是改革沒有到位。 當今,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汽車是拉動消費的重要力量,股市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融資功能,郵市算老幾?從市場存量資金而言,郵市資金大概只有股市的千分之幾。郵市自1997年春季大潮之后,一直在陰跌通道中運行。大盤底部一年比一年低。當然也有賺的,但不能否定絕大多數是賠是套這鐵的事實。2005年大盤底部略有抬升,但能否保住,尚待時間考驗,從8元低檔型張先漲后跌,由5.5元又回落至3.6元,情況似乎不太妙。 為郵市的沉寂低迷,投資者可以說是“哭”聲一片,譴責、謾罵、口誅筆伐、維權告上法庭,不一而足。結果怎么樣?尤為可悲的是,在“哭”聲一片的情況下,“笑”聲叢未斷過,有許多郵評文章一再唱“多”,如“歷史的大底部就在眼前”、“堅定信心”等,更有人發誓“時間是最偉大的評判家”,結果害苦了多少人?當時“猴大版”138元,如今只剩29元就足以說明問題。也有又哭又笑的“兩面”者,行情向好時,“笑”得比誰都聲大,利好理由一二三四五;行情趨壞時,“哭”得比誰都悲哀,管理層又成了一無是處、口誅筆伐的對象,“罪行”甲乙丙丁戊。不過,哭也好,笑也罷,行情始終不予置理,沿著自己該走的路一直走著,郵市沉寂低迷的總趨勢總是沒有改變。 股市4年“熊市”局面,暴露出了股權分置、投機盛行、信息不透明、上市公司質量低劣等諸多弊端,尤其是股權分置這個頭等大事。上述問題解決之前,“哭”和“笑”都是無濟于事的。郵市的穩定發展,跟股市有相同的理由。如果不合理的“笑”,變成有理合法的“哭”,會有利于加快改革步伐的。客觀地講,國家郵政局對低迷郵市應負有責任,如違反國際規則發行量少的有害郵品等。但類似“政企不分”、修改《郵政法》等重大問題上,只有發言權,沒有決定權。因此,不該“笑”的“笑”和不該“哭”的“哭”,都是不足取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