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異形齒孔的紛爭 中國集郵報 王宏偉
4月22日發行的《世界地球日》郵票由于采用了所謂“雙重齒孔”而備受集郵者關注,但記者在調查中得知,雖然此舉大大增加了郵票的防偽性和觀賞性,然而不少集郵者并不買賬,特別是對其中類似異形齒孔的裝飾,并由此引發了對異形齒孔的爭論。
非議焦點: 影響單枚郵票美觀 北京集郵者肖明這一天掛號實寄的《世界地球日》首日封令很多集郵者大開眼界,他將《世界地球日》郵票中間圖案沿圓形孔撕下,只在信封上貼了《世界地球日》郵票的外框,營業員雖然疑惑,但見郵票外框上有面值、銘記后予以放行。正在寄發首日封的閆斌告訴記者:“《世界地球日》郵票內套圓形齒孔就可以直接起到防偽的效果,可不必再用異形齒孔。使用異形齒孔最好能與郵票題材本身相協調,否則撕開后
讓人感覺殘缺不全就不好了。”,集郵者沙振華也說:“自1998-15《何香凝國畫作品》采用異形齒孔郵票始,縱觀撕開的每一枚異形齒孔,猶如沒有撕好的缺齒殘票。”想必這些集郵者都是將《世界地球日》郵票內的齒孔形裝飾作為郵票齒孔對待了,并由此引申出對異形齒孔的非議。
集郵者宋大年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件事:一位先生想買去年的年冊,挑了好幾本都不滿意,最后批評營業員:“為什么把這么多撕壞的郵
票還放在冊里賣?”營業員解釋那是異形齒孔,不是撕壞的,可這位先生就是不信。宋大年說:“異形齒孔的作用主要是防偽,增加了偽造者的制假難度,應該是好事。但從票面的美觀上看,如果收集整版,這些異形齒孔無礙大局;如果撕開,從單枚看,就不如常規孔了,不整齊,粗看就像郵票被撕壞了一樣。”
畢曉光指出異形齒孔除了給集郵者帶來些許的驚喜和樂趣外,沒有任何郵政上的實際意義。他說:“有人講異形齒孔是一種最有效的防偽手段。其實,在今天高科技條件下,工業化大規模生產出的郵票,所使用的原材料諸如郵票紙、油墨等己帶有最基本、最直觀、最實用的防
偽措施,可以說沒有打制異形齒孔的必要。”
肯定者言:
增加了全張票美觀且利于防偽
四川集郵者李素白認為:“我國從1998年6月27日發行的《何香凝國畫作品》使用異形齒孔以來,每年都有使用,2004年有8套郵票使用異形齒孔,占全年28套的28.6%,超過前6年之總和。到目前為止,我國郵票共使用了橢圓形、多邊形(六邊、菱形)、星形(四角、五角、六角)、十字形、啞鈴形五類八種。另外還有大、小孔徑的圓孔和組合式異形齒孔。異形齒孔的使用,既提高了我國郵票的防偽性能,對提高我國郵票的地位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時增加了郵票收藏的品種,增添了郵人的興趣。”
湖北集郵者馬麟也對異形齒孔持贊成態度。他認為:“第一,有利于防偽,多一種方式總是好事。第二,體現時代感,符合當前郵票印制的世界潮流。第三,適應當前郵票小版化的發展趨勢,異形齒孔已成為郵票全張的一個整體設計要素和重要的欣賞元素。第四,增加了郵票內涵,從不同角度為集郵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要素。傳統集郵可了解版式特征;專題集郵可豐富相關信息;現代集郵更大有可為。如果說異形齒孔有弊有利,也是利多于弊。”
安徽集郵者王冬認為:“郵票的異形齒孔最主要的功能是為了防偽,有異形齒孔的郵票相較沒有異形齒孔的郵票,其防偽能力大大增強。如在最近安徽查獲的一起假郵票案中,造假者選中的都是沒有異形齒孔的特種或紀念郵票。”
河南集郵者張瑜分析:“郵票齒孔的產生就是為了方便分割郵票,只要能起到這一作用,無論什么樣形式的齒孔不應該受到非議。異形
齒孔至少有以下優點:1、創新。改變了圓形齒孔一統天下的局面,令人耳目一新。2、使齒孔的設計更加人性化,郵票的圖案與齒孔更加和諧。3、加強了防偽功能,使造假的成本加大或無法仿制。4、因為喜愛齒孔而收藏版票的集郵者或其他人員增多,擴大了郵票的銷售量。”
記者認為:
新生事物需用新的視角對待
異形齒孔在我國郵票發行中尚屬新生事物,因此,記者認為需用新的視角對待。一些喜歡異形齒孔的集郵者也為它的發展提出了很多建議。
河南集郵者張瑜指出:“在設計異形齒孔的時侯要注意一些細節,盡量避開一些容易引起人異議的幾何圖形。如五角星,中國人常賦予它特殊的政治意義,分撕后感覺不舒服,視覺效果也不好。”
安徽集郵者王冬建議:“國家郵政局可以在異形齒孔或一些鏤空圖形上做更多的文章,比如像北京大宗郵資標簽那樣的英文組合齒CHINA
POST,或者用較簡單適合的中文,抑或簡單的花草圖案等。這樣不僅增加了防偽性能,也使郵票更加美觀。”
湖北集郵者馬麟建議:“若因個人審美觀的原因接受不了新事物,建議這部分集郵者盡量收集全張郵票,總不能因噎廢食而不采用異形齒孔。郵票的設計、印制、發行,還是要面向時代,面向絕大多數集郵者。”
隨著科技的進步,郵票采用的防偽方式將會更加多樣,如:防偽紙張和油墨、鏤空圖形、熒光噴碼、微縮文字等,也有不少集郵者建議給異形齒孔“減負”。集郵者沙振華支招:“防偽可使用有水印的專用郵票紙,或者對一套票中的多枚郵票采用兩種以上紙張印刷的方法。已發行的‘華山’‘恒山’、‘水滸’、‘三國’等郵票各自都用過兩種以上的紙張;‘梅蘭竹菊’極限賀年片也曾用過高級進口紙;JP1“奧運金牌”郵資片也用過多種紙張,至今未曾見過以上各種郵品的偽制品。”
異形齒孔的出現也給集郵研究提出新的課題。李素白希望通過記者與更多的集郵者探討:“(1)如何定義各種異形齒孔的名稱?如啞鈴形有的郵人稱之為‘倒8形’;《步輦圖》的四角星形孔,有的郵人稱之為‘十字形孔’,諸如此類,目前尚無規范的名稱。(2)異形齒孔如何分類?(3)異形齒孔的齒度如何確定?目前‘每20毫米長度內孔的個數’的定義是否要作相應的修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