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調如期而至 市場等待機會 寶 木
4月份又將畫上句號,與上個月熱火朝天炒作“雞年”版張相比,這個月就成為了炒家滑鐵盧的地方。隨著“雞年”全張票、2004年小版張的相繼隕落,并破位下滑,郵市再度陷入了低迷的桎梏,而這種發生在新郵發行真空期內的情況,多少讓那些看好行情的市場人士胸悶,逆勢而為的市場軌跡表明,人們對已被炒高的新郵興趣索然。因此,整個4月份的市場走勢不佳,大量新郵紛紛回調,令郵市處于為前期炒新付出代價的尷尬境地中,3月上旬非理性炒作所形成的負面作用,已在4月份體現得淋漓盡致。
應該說,4月份仍然是“雞年”全張票表演的舞臺,問題是其運行軌跡卻與3月上旬正好相反,由此前的不斷創新高變成了不斷創新低。鑒于市場在這段時間內沒有新郵面世,所以市場無奈之中只能夠看“雞年”全張票的臉色行事,導致了前期反彈品種的跟風回調,其中2004年小版張先行創新低的走勢,極大地打擊了市場人氣,也使得郵市的調整加速。如“雞年”全張票就快速下破45元的行情啟動價位,并一路走低至34元的發行初低位,弱勢形態不言而喻。受此影響,“雞年”小版張和贈送小版張的價格雙雙走低到24元和15元,而在40元附近盤桓多時的“猴年”全張票、小版張和贈送小版張也無奈下跌到33元、20元和16元,跌至了一年來的低位。
2004年小版張無法填補“雞年”全張票走弱的空當,相反卻在拋壓下破位,也是造成4月份市場弱勢難挽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同樣是今年春季行情不同于去年的癥結所在。恰恰是市場上的不少資金入駐到2004年小版張上,使得短線的資金面更加的匱乏,形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場面。事實上,部分主力曾經試圖通過拉升2004年小版張,來挽救市場走弱的步伐,不過卻在拋壓下無功而返,當4月中旬2004年全套小版張跌破200元的重要防守位之后,絕大多數人已不抱希望,而是將資金游離出來,為4月下旬開始的新一輪新郵發行密集期作準備,導致了市場熱點呈現轉移的征兆。至少,當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郵票亮相之后,市場的成交已出現了向新品種傾斜的明顯趨勢,“雞年”全張票和2004年小版張的交易量徒然下滑,繼續走低的跡象若隱若現。其中,“司馬光砸缸”、“成語典故”、“城市建筑”、“奧運會”和“漆器與陶器”小版張已分別跌至15.5元、14元、16.5元、17元和13元的低位,“國旗國徽”、“甲國名亭”、“隸書”和“綠絨蒿”小版張也下滑到21元、20.5元、18元和16.8元,離前期低位一步之遙。
相比較來看,超跌小型張進入4月以來表現較為獨立,并沒有跟隨新郵的走勢,而是出現了箱體整理表現,尤其是8元面值超跌小型張處于3.8-4.2元區間的徘徊,已形成了圍繞4元臺階小幅整理的格局,市場高拋低吸較為明顯。其中“大足石刻”、“九龍壁”、“三國演義(5)”和“黃果樹”小型張成交略好,市價到4月下旬微升至4.5元、4.4元、4.8元和4.3元,“九寨溝”、“錫林郭勒”和“悉尼奧運會”等低價品種則盤桓在4.1元附近。但高于面值的“步輦圖”、“八仙過海”和“聊齋(3)”小型張相對弱勢,價格分別盤桓于9.3元、7元和8.3元左右。如此現象是值得投資者深思的,市場似乎已對小型張的題材和畫面興趣下降,而僅僅關注市場的價格,其后市會不會產生觀念上的變化,應該引起市場人士的重視。
打折票(“花票”)在4月份的表現值得一提,該板塊因在3月份遭遇年票拋壓的影響,一度出現了下挫,但隨著年票拋壓的減輕,貨源在短時間內被快速消化后,價格即重新回升,到4月下旬再次回復到2月底的水平,證明這一版塊的抗跌性較好,一級市場的壓力已相對變輕,回落往往是短時間的現象。更有甚者,不少在1992-1996年之間發行的品種,已出現貨源短缺的現象,成交價則回升到面值附近,如“北京立交橋”、“新唐山”、“文學家(2)”、“少林寺”、“吉林霧淞”和“宋慶齡”等郵票均有吸納者出現,而2000年以來所發行的“民族樂器(2)”、“十一屆三中全會”、“迎接新世紀”和“古代思想家”等也同樣變得緊俏起來,禮品需求的旺盛局面正在改變不少跌價票的命運。
當然,在4月份的市場中,一些近年來高于面值的小版票全線退潮,尤其是2004年發行的品種跌勢加大,像“鄧穎超”、“雞血石印”、“鄧小平”、“清明上河圖”和“蘇州園區”等小版票已分別創出了7.5元、16.5元、10.2元、10.5元和10元的低價,而2003年之前發行的一些品種已跌至了花票價位,如“亭臺與城堡”、“千山”、“帆船”和“木蘭從軍”小版票等。至于郵資封片應該是目前市場上表現最弱的板塊,特別是那些在3月初反彈的新品種,到4月初即全線下滑,曇花一現的狀態難以扭轉,如“物理年”紀念郵資片和“傅抱石”特種郵資片的市價即快速下跌至0.85元和0.8元。至于前期品種幾乎乏人問津,像去年發行的“雷鋒題詞”、“經濟宣言”、“和平共處”和“政黨會議”紀念郵資片已分別下挫到1.1元、0.9元、0.5元和0.55元,前兩年發行的“投資貿易”、“財富論壇”和“辛亥革命”紀念郵資片則創出了0.35元、0.85元和0.5元的發行以來最低價,整個板塊的市場羸弱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綜上所述,4月份的郵市表現明顯受制于前期熱點新郵的波動,不過隨著4月下旬新郵發行再度拉開帷幕,市場已處于重新尋覓替代“雞年”全張票風向標的品種。根據喜新厭舊的習慣看,5月的市場將不會拘泥于“雞年”版張的調整上,而會出現熱點轉移的趨勢。為此,提醒投資者的是,如何正確把握新郵之間的溫度,厘定短線與中線品種的投資界限,是下個月市場人士必須面對的課題,估計5月份的郵市熱點會集中到新品種上,但仍然需要考慮規避新郵大幅高開的風險,畢竟炒新是短線的投機表現,對市場的發展毫無益處。
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