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鳳遲 轉(zhuǎn)貼自:信息早報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話雖然說有點濫了,還是值得再三琢磨。按照筆者的理解,這話有兩層意思。一是不管是請客吃飯、被請吃飯還是做別的事情,都是有成本的。“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孔老師跟南子小姐單獨在一起說了一會兒話,學(xué)生子路就有意見。反過來,如果孔老師出席了子路的飯局,南子那里恐怕也不好交代。這則夫子軼聞,說的正是成本問題。既然無事無成本,接下來,自然引出另外的問題:誰來承擔(dān)成本?誰買單?這是第二層意思。
凡事如果計算一下成本,追問一下誰買單,就可以少犯糊涂,不會輕易被表象所迷惑。眼下郵市低迷,投資者心情不好,怨天尤人,動輒破口大罵。但是,如果把當(dāng)前的低迷和數(shù)年前的火爆聯(lián)系起來,理一理前世今生的恩恩怨怨,相信很多人會心平氣和。郵市行情好的時候,全民炒郵,有說有笑,把郵市當(dāng)成了聚寶盆。不管是集郵公司或郵商,還是集郵者,炒啥啥漲,日進斗金,風(fēng)光八面,把坐莊當(dāng)作來錢最快的盈利模式。那時候,大伙兒數(shù)錢還來不及呢,哪里顧得上計算成本?當(dāng)時,能有幾個人能看破表面的繁榮,預(yù)料到終將套牢全社會? 成本可以暫時被忽視、隱藏起來,但是總有一天會實施報復(fù)的。郵市自發(fā)行“香港回歸”金箔小型張以來,就開始了漫漫苦旅,一點點折磨集郵者,將集郵者折磨得只剩下一層皮包骨頭。刺激市場的措施出臺了一大堆,但是市場依舊沒有什么明顯的起色。最愚蠢的人至此也應(yīng)該意識到,郵市之所以淪落到今天的地步,根本原因在于多年來一些參與者惡意透支,欠帳太多。
郵票長期打折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市場質(zhì)疑之聲不絕于耳。如果管理部門見微知著,及早下手,那么,也許還有救治的希望;即使惡化,也不至于造成如此嚴(yán)重的后果。遺憾的是,管理部門該出手時卻縮手,任其發(fā)展,一再延誤最佳處置時機,終于釀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這個教訓(xùn)很慘痛。事實證明,以郵票為經(jīng)濟效益的做法,來換取郵政的扭虧為盈,無異于飲鴆止渴。把本應(yīng)即期攤銷的成本藏著掖著,甩給明天,甩給后來者買單,最終將大大增加后來者買單的成本。
由此得出一個啟發(fā):既然凡做事必有成本,成本遲早是逃不掉的,那么,不管是管理也好,改革也好,與其磨磨蹭蹭,遷延不決,不如爽快點,該干嘛干嘛,早點動手。該買單的買單。依筆者的愚見,由于市場問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解決起來依舊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投資者與集郵者整體買單仍然極其突出。買單的過程總是痛苦的。如果管理部門能夠通過大力改革,縮短這個過程;通過合理分?jǐn)偢母锍杀荆詈檬侵鲃又Ц洞蟛糠謳危瑴p輕投資者的痛苦,那么,痛過之后,否極泰來,郵市的新生也許會來得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