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反正與郵票事業的崛起(上) 孫少穎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的1979年,國家郵票工作的撥亂反正全面啟動,進而推動了中國郵票事業的再一次復興與崛起。
這一過程,我是從開始就參加了的,我親身經歷了中國郵票事業進人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的重要時期。
百端待舉,首先抓的是機構與班子
在郵電部鐘夫翔部長、王子綱副部長和趙志剛副部長的重視與支持下,把已經恢復、成立的郵票發行局與中國郵票公司合并起來,成立了中國郵票總公司。
雖也是一個機構兩個牌子,但與“文革”前的郵票發行局與中國集郵公司已大不相同。首先,它由處級升為局級,直屬于郵電部。其二,北京郵票廠劃歸郵票總公司直接領導,這與“文革”前也不相同。過去郵票廠歸郵電部工業局,郵票的印制事宜,是兩個獨立單位的合同關系。現在成了一個單位,是隸屬關系,工作起來更順手了。
中國郵票總公司,在全國建立了郵票管理與經營的三級企業機構。財務、營收雖歸各級郵政部門,但郵品調撥,企業經營管理制度,卻由總公司統一制定,統籌規劃。
郵票的出進口國際貿易,仍執行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郵電部與對外貿易部的協議、法規,由中國郵票總公司統一辦理,各地方郵票公司無權經營郵票出進口業務。郵電部屬下的中國郵票總公司是這樣一個機構,它包括了郵票發行方針的制定,郵票的選題、設計、印制、發行、管理,直至郵票進出口貿易,全由中國郵票總公司擔綱總攬,得心應手,運轉自如。國家的郵票發行與郵票商品的企業經營是一個機構,對外兩個牌子。中國郵票總公司的總經理宋興民,同時也是郵電部郵票發行局局長。
當時總公司的主要辦事機構有業務處、設計室、宣展處,以及發行管理、計財、辦公室等。業務處,主管集郵業務經營與郵票出口貿易,處長薛鐵,副處長吳鳳崗、胡譽淳。郵票設計室,主管郵票的設計、雕刻、組稿、攝影,圖書管理,以及編制選題計劃,主任孫少穎。宣展處,主管業務宣傳、郵票展覽與《集郵》雜志,處長王庸聲,兼雜志總編。
撥亂反正,關鍵是解決認識上的是非問題
階級斗爭、路線斗爭、批“文藝黑線”,“文革”確實把人們對郵票、對集郵的看法搞亂了。這包括郵政、郵票主管部門的干部、職工,包括社會美術界,包括廣大集郵愛好者,六十年代以來的是與非,真把人弄糊涂了。宋興民認為,對郵票與集郵認識上的大是大非問題不弄清楚,要想把郵票、集郵復興起來,將寸步難行。
抓這件事的撥亂反正,必須有個辦法,有個舉措當時看到了電影界恢復“百花獎”評選活動,很受啟發,我們決定舉辦一次全國范圍的群眾性的“建國三十年最佳郵票評選”活動。評一年?不行,只評文革前十七年?也不行,只有評建國以來三十年,才有比較。
立即行動。以《集郵》雜志的名義,搞宣傳,發選票,實際是郵票總公司全力組織。不僅是宣展處、《集郵》編輯部,連郵票設計室、郵票資料室,也都是全力以赴。
這場聲勢浩大的“建國三十年最佳郵票評選”活動,在全國集郵界,在愛好郵票的群眾中,在參與過郵票設計的社會美術界,都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首次舉辦,即收到選票57326張,港澳地區和日、美、英、德等國的華人、華僑,也寄來369張選票。
對選票的統計、整理、計算,當時還是手工操作,設計室臨時組織了干部子女中的十幾個中學生,完全是用手繪圖表、手抄筆算統計出來的。在整理港澳地區選票時,也發現了不少熟悉的名字。當時向選中者贈送的齊白石加蓋紀念小型張,也是我們帶一班人,一枚一枚用手工加蓋上紀念圖章。
這次群眾評選,對1949年10月至1979年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十年發行的郵票,評出的最佳郵票有:紀念郵票14套,特種郵票14套,普通郵票2套。同時,郵電部還為紀70“國慶十周年”、特59“熊貓”、編57——62“熊貓”和特72“林業建設”的郵票特約設計者周令釗、吳作人、黃永玉先生,特別授予榮譽獎。
1980年7月1日,發獎大會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宋慶齡副委員長特為題詞:“發展集郵,豐富文化生活,傳播友誼。”郵電部現任和已退下來的新老部長全部出席。
會前,宋興民同志說:“一定要把在京的凡是為中國郵票做過貢獻的老藝術家都請到,我們要感謝他們,要派車、派專人去請。”一聲令下,設計室的郵票設計師幾乎全體出動,分頭去請這些老師輩的藝術家。吳作人、張仃、鐘靈、周令釗、黃永玉、劉繼卣、田世光、胡絜青等都來了。其中最年輕、剛接觸郵票設計的是范曾,他剛完成“齊白石小型張”的白石老人畫像與第三組古代科學家郵票圖稿創作。這些我國著名的美術家,三十年來與郵票藝術結下了深厚的情緣,在“文革”十年的批“文藝黑線”的劫難中,他們設計的郵票也成了“封資修黑貨”,心情無比壓抑。現在被群眾評為最佳郵票,真是百感交集。幾十年來,老中青幾代郵票設計者,第一次歡聚一堂,樂何如之。暢談三十年經歷的榮辱,訴說中國郵票的美好前程。激動喜悅的淚花,詼諧幽默的話語,感染了全場。他們當場作畫題字,個個抖擻精神,愿為國家的郵票事業再盡心力。
當時我負責接待這些美術界名人,深受感動。在以后的1981年至1985年的最佳郵票發獎大會上,劉凌滄、王叔暉、俞致貞、蕭淑芳、韓美林,以及遠在上海的劉旦宅等,也都先后應邀參加。
建國三十年最佳郵票評選活動,可以說一舉四得:一是,使上上下下對五六十年代的中國郵票,有了一個正確地認識,明辨了是非,分清了好壞。二是,大大激發了廣大群眾的集郵興趣,使老集郵家心中有了底,對發展中國集郵事業有了信心。三是,使美術界和專職郵票設計師,凡是參與過設計、雕刻、印制郵票的人,心情振奮,信心十足。四是,引起了郵電部領導和全國文化、教育部門,以及工青婦各界,對郵票、對集郵的重視。
1980年后,最佳郵票評選活動年年舉行,已成慣例。1983年的最佳郵票發獎大會,改在容納數萬觀眾的首都體育館舉行時,黨和國家領導人習仲勛、薄一波、鄧力群、張愛萍、何長工、程子華等都親臨大會。薄一波同志走出會場上汽車時,對宋興民同志說:“想不到小小郵票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
八十年代后,朱學范、薄一波、錢偉長等老同志,都愉快地應邀擔任了集郵聯合會的名譽會長。影響所及,全國各級黨政領導,不少人都非常關心、支持郵票工作與集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