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州日報 在小欖鎮舉辦的“孫中山與世界名人”錢幣展上,小欖錢幣協會會長關炫興告訴初學者們,收藏第一步可先用面額購買外國正流通貨幣;第二步收藏曾多次被回收、存量有限的清代民國銀元;第三步才是最復雜深奧的古代錢幣。
關炫興認為,收藏新手一開始要投入較少的收藏成本、避免較大的收藏風險,因此最普通、最基礎的就是收藏各國正流通的紙幣。為了收藏的方便,收藏者可從亞洲國家開始,不同國家選擇不同專題。比如小欖錢幣協會的100多個會員中就產生了40多個收藏專題。
一般來說,正流通的外國錢幣只需要面額就可以換購,錢幣市場上貨源也相對較多,而且未來這些紙幣也有可能因為退出流通而價格上漲。
銀幣也是關炫興較為推崇的收藏類別,主要是因為國際銀價不斷上升,如以前最為普通的“袁大頭”,前幾年的價格僅為40~50元/枚,目前起碼為150~160元/枚。
其次,他認為銀幣的存世量畢竟有限,而古代錢幣就具有存世量尚未完全確定的狀況。比如春秋戰國時的刀幣,以前有的品種存世僅為一枚,因此價格至少可達數十萬元,后來隨著出土量的增加,價格不由分說地跌價。
清銀元所剩無多
而銀元有較為清楚的鑄造量,另外民國期間曾對清銀元進行回收,用以鑄造民國銀元。經過多次回收后市場上的清銀元所剩無多。
古代錢幣被關炫興列為“終極收藏”之一,就是因為歷代發現錢幣繁多、規格復雜,蘊涵各方面內容,初學者特別是沒有較深厚歷史知識、文化知識和錢幣知識的人則無能力涉及該領域。
“別說玩遍歷代錢幣,光那么近的咸豐幣就有幾千個品種,想通玩咸豐幣難度都很大”,關炫興透露,因此一些收藏行家只能挑選某個時代的某個品種進行深入研究。
古代錢幣收藏樂趣大,收藏研究者通常從材質、書法、風格等方面進行探討,有的收藏狂熱者甚至對煉銅技術都進行了深入學習。因此,關炫興認為,收藏學習古代錢幣要具備幾個條件:深入學習的耐心和決心,了解古代冶金技術,通曉歷史、歷代書法史等。“收藏外國紙幣可以先藏后學,收藏古代錢幣要先學后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