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快報 廣東陳燕貞
核裁軍紀念幣是前蘇聯銷毀R 12(SS 4)戰略彈道導彈時卸下的金屬制成。裁軍紀念幣直徑40毫米、厚3毫米、重9.1克(贗品較重)。
核裁軍紀念幣正面,分別以俄、英對應文字。環幣下方英文大字是:作為承諾友誼的象征。英文小字是:由導彈金屬制造。幣中央是:一裁軍盧幣、一裁軍美元,1988(鑄造年份)。幣背面,同樣分別是以俄、英對應文字。下方英文是:蘇聯和平委員會。幣中央以抽象勾勒出大鐘及大鐘口的地球儀圖案。寓示著:敲響警鐘、維護和平、銷毀核武、避免戰爭。
裁軍紀念幣附有證明書(俗稱:出世紙),證明書分別以俄、英文字對應說明:這是為證明此“蘇美核裁軍紀念幣”之原料,確取自在蘇、美裁軍協議中銷毀的R 12(SS 4)型蘇聯中型導彈,此特殊金屬確保對您身體無害。本幣為紀念而特別制造,不能流通使用。
核裁軍紀念幣是世界上第一枚不同幣種而等值發行的紀念幣(該幣發售時:1盧幣兌2.7美元),該幣卻又是一枚有幣值而不可流通的紀念幣。該幣更是世界上第一枚由銷毀的戰略彈道導彈拆卸件鑄造并且是唯一的一件紀念品,這在國際造幣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它充分反現出蘇聯解體前在蘇美軍備競賽時的軍事力量和國防能力,更見證著世界范圍內銷毀核武的決心。
為什么核裁軍紀念幣的原料僅僅取材于R 12(SS 4)戰略彈道導彈?因為它是前蘇聯第一代戰略導彈,而且它在1962年10月中旬,蘇、美爭霸交鋒最激烈的古巴導彈危機中(加勒比海危機),該枚R 12(SS 4)戰略彈道導彈大出風頭,舉世聞名。
R 12(SS 4)戰略彈道導彈是在1955年 1957年間研制,自1959年開始裝備部隊,1961年才首次公開亮相。裝備總數500多枚,八十年代初尚余275枚。
1954年4月,前蘇聯南方機器制造廠增設成立586特種設計局,前蘇聯戰略導彈總設計師米哈伊爾·庫茲米奇·揚格利主持該局,該設計局的第一個產品就是R 12(SS 4),于1957年6月22日首次發射成功。赫魯曉夫在1958年視察586特種設計局后嚇唬世人說:我們的火箭生產是在傳送帶上進行,生產火箭就好像灌香腸一樣。
蘇、美裁軍談判斷斷續續進行了30多年,終于在1987年12月8日,蘇、美雙方在華盛頓正式簽署了“中導條約”,即“全球雙零點方案”。雙方同意銷毀各自擁有的所有中短程核導彈 射程在五百到一千公里 和中程核導彈 射程在一千到五千公里 ,這是歷史上首份真正削減核武器的條約。根據這份條約,蘇、美全部銷毀兩國部署在歐洲、亞洲的中程和中短程兩種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