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會館金幣 |
發布日期:2004-11-17 11:18:00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11月10日,奧地利造幣廠發行了一枚紀念維也納分離派的金幣。
金幣正面表現位于維也納的分離會館,并標國名、年 號與面額。金幣背面再現了由古斯塔夫·克林姆創作的“貝多芬長卷”的局部,畫面上有三個人物:一位身穿鎧甲、象征“力量”的騎士和背景上的兩位婦女:一位手舉勝利花冠,象征“野心”;另一位頭部低垂,雙手緊握,象征“同情”。
今天享譽世界的分離派杰出代表古斯塔夫·克林姆于1902年為了在此舉辦的一個展覽而創作了貝多芬長卷。該長卷(壁飾)表達了人類對幸福與好運的追求。該作品受到理查德·瓦格納所闡釋的貝多芬“第9交響曲”的啟發,因此命名為“貝多芬長卷” ,它堪稱是對貝多芬“第9交響曲”最精辟美妙的詮釋。
該長卷在展覽之后被拆卸下來,落到私人收藏者手中。1973年,奧地利政府將它收購并且復原。現在,該作品就陳列在分離會館地下一層的一間新建的房間里,以供游客參觀。
該枚100歐元金幣質量精制(背面噴砂),直徑30毫米,含金16克,成色98.6%,最大發行量30000枚。
奧地利造幣廠的“維也納分離派”系列紀念幣共計劃發行四枚,分四年發完,每一枚表現一位分離派的代表性藝術家。
相關鏈接:
1897年,19位藝術家離開他們認為嚴格、保守的維也納學院派,在他們自己的展覽廳——分離會館建立了一個前衛的藝術流派——維也納分離派(也稱新藝術派),這一流派被應用到建筑、美術、家俱、織物、銀器、珠寶、瓷器等多個藝術領域。該流派藝術家的作品目前已成為世人追逐收藏的目標。
一批叛逆藝術家從學院派的分離造就了一個新興的學派,這也是“分離會館”得名的原因。該會館是由約瑟夫·奧布里希(Joseph Olbrich)1897至1898年在市政局提供的土地上為藝術家們建造的具有青春藝術風格的展覽館。會館的落成在維也納文藝界引起了一陣轟動,因為它那非同尋常的、使人聯想到古埃及的宮殿的建筑風格,而且屋頂上還覆蓋了約3000片金色月桂(俗稱“金色雜草”)。月桂象征著新的藝術流派的成功創立,同時也寓意著它的蓬勃生機。今天,分離會館已成為游人爭相拍攝的維也納的標志性建筑。
(中國金幣網 www.chinagoldcoin.net)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