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8年2月出版的第三、四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upload=jpg,at07agpf3_lg.jpg]UploadFile/2008-2/20082199255427938.jpg[/upload]
奧地利造幣廠于9月12日發行一枚銀幣慶祝連接維也納和的里雅斯特兩地間的鐵路竣工150周年。這也是奧地利繼發行北部鐵路銀幣后所發行的第二枚鐵路系列的銀幣。
銀幣的正面圖案為一列“斯坦布儒克”蒸汽機車,背景是塞梅寧鐵路線上一座典型的高架橋和一列冒著蒸汽的機車通過此高架橋。銀幣正面刊登“斯坦布儒克”蒸汽機車、修建年份、發行國名(奧地利共和國)、面額20歐元以及發行年份。背面圖案為的里雅斯特海港城市的17c372型蒸汽機車,正從高架橋上的玻璃走廊中駛出,離開火車站,朝北駛向維也納。背景為停泊的帆船,即將要被急速行駛的列車所遮擋。
827號“斯坦布儒克”引擎機車是由約翰.哈斯維爾建造的。這是一輛歐洲極少數僅存的2B型火車機車之一,直到今天仍舊保存在維也納技術博物館內。這也是奧地利僅存的最老的一輛機車。它是在1848年為南部鐵路而建造的并且是在從米茨楚施拉格至切里(今屬斯洛文尼亞)的南部山脈段鐵路線上使用。
南部鐵路始于維也納穿越崇山峻嶺至亞得里亞海的的里雅斯特港。在1841年,斐迪南一世作出了修建連接維也納和亞得里亞海兩地鐵路的決定。這條鐵路線最遠修至位于奧地利南部被崇山峻嶺阻隔的格洛克尼茲。在那時,阿爾卑斯山脈是修建南部鐵路的最大障礙,但是鐵路建設者們獨具匠心,攻克了許多工程上的難題,終于成功穿越了阿爾卑斯山脈。南部鐵路線的建成使從米茨楚施拉格至格拉茲間的南部山脈相互貫通。
幾年以后Carl von Ghega工程師創造了一項技術奇跡:通過在1894年至1854年間修建了塞梅寧鐵路而成功在阿爾卑斯山脈架橋穿越其山隘。此后,他完成了一項工程上的偉大壯舉:修建了一系列蜿蜒盤旋的高架橋,為歐洲乃至印度和中國的鐵路建設者提供了一個榜樣。在1857年7月27日,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親自主持了至的里雅斯特港最后延伸段的開工儀式。
通往的里雅斯特的南部鐵路對于至的里雅斯特港觀海的奧匈帝國人來說非常重要,它開辟了新的旅游和度假勝地。同時,這條鐵路線也確立了從亞得里亞海通往中歐的最快捷的貿易路線。的確,許多從北歐進口的貨物通過南部鐵路至的里雅斯特港運輸比通過地中海、英吉利海峽至北海運輸更為快捷。由于大量海上的旅客運輸和進出口貿易,因此里雅斯特城市非常繁榮。
盡管的里雅斯特在1914年以前還不是重要的商業中心,但是南部鐵路始終是中歐一條最重要的鐵路線之一。自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分別于1991年和1995年獨立以來,南部鐵路至今仍然扮演重要的作用。
每一枚銀幣的面額為20歐元,質量精制,最大發行量為50,000 枚。銀幣用90%銀鑄造,含有18g純銀,每枚銀幣直徑34毫米,配有精美的包裝盒和鑒定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