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余
來源:環球時報
你給我工作,我就付給你“愛”,你到商店買東西,店主就找給你“花生”或者“謝謝你”。這些詞可不是一般的禮貌用語,而是一種代幣,是日本各地方政府自己發行的符號貨幣,僅限于當地使用,也被譽為世界上最“溫柔的”流通貨幣。
失業者和老人愛用代幣
代幣外形上是和商品券類似的東西,上面印有不用的標價,比如,千葉的“花生”,就有面額為100或者50日元的,你可以憑它享受服務或者購買商品。在日本各地有130多種代幣流通,其中“愛”是最有名的一種。之所以要用“愛”、“謝謝你”這類富有人情味的詞作代幣名稱,主要是想振興當地經濟,并鼓勵居民間發展親密關系。
其實不獨日本這樣,在美國50多個城市和小鎮中也有這樣的代幣,不過,由于特殊的文化和社會原因,使得日本成為全世界這一潮流的領頭人。近幾年,日本地方政府為了重振社區經濟、居民精神和鄰里關系,紛紛推出了自己的代幣。每一種代幣的名稱都反映了各自的目標,比如,當大和地區9萬名店主和居民使用“愛”的時候,岡村島上的居民則用“謝謝你”進行商品交換,而另外一些地區的日本人更回到了遠古時代,他們以一種共同認可的東西作為中介物進行商品交換,比如在日本中部的琵琶湖地區,當地居民用黏土為中介物進行商品交換,在其它地區還有用竹子、絲織品或是木盤進行交易的。
喜歡使用代幣的人中以老年人和失業者為多,他們手上沒有太多的日元,不妨先拿代幣來花。前年,大阪的一個地區向日益增多的失業者推出了“愛神”代幣,失業者可以在社區內為他人服務,得到“愛神”,然后再用“愛神”購買需要的商品,這樣整個社區仿佛一下被“愛神”籠罩,頓時溫暖了起來。
代幣融洽了鄰里關系
在日本千葉,人們為“花生”而工作,這是以當地最出名的特產命名的一種代幣。據千葉的多個店主說,自從3年前使用“花生”代幣后,商品銷售額每年都至少增加5%,不過最大的收獲是大家心情都愉快多了,因為根據“花生”流通的規則,不論在什么地方或什么時間用這種代幣,使用者都要與對方握手,并相互說一句“朋友你好”。
認真考究一下,這種地方流通的代幣并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只是最近才比較流行。據專家分析,這其中的原因部分是由于經濟越來越不穩定,但更主要的還是地方政府想尋求一種新的方式使居民們更加團結和友愛,因為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變得冷漠和孤獨,而充滿溫馨情調的代幣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清爽福利中心”是日本一個志愿者組織,該中心就大力提倡用代幣,他們認為代幣的興起反映了社會的變化。該組織發言人豬瀨仁說:“令人悲哀的是鄰里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脆弱,大有一種老死不相往來的趨勢,不要說求人幫忙,就是見面打個招呼都是困難的事,人們變得十分冷漠,似乎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居民明顯感到生活缺少了樂趣,但誰也不肯主動打破僵局。而隨著代幣的使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開始變得親切起來。”
以“謝謝你”為例就很能說明問題。這一代幣流通始于1995年,由于岡村是個偏遠的小島,年輕人都到外面打工,島上剩下的幾乎全是老人、婦女和孩子,更主要的是全島的人口迅速老齡化,孤獨和壓抑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家務和農活成為十分沉重的負擔,可是人們仍然不能相互幫忙。自從“謝謝你”流通后,老年人之間以及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的交流被調動起來了。年長的女人教年輕婦女如何把和服穿得合適得體,方便的話還幫著年輕的婦女照看一下孩子,作為回報,年輕人會為年老者干一些家務或是推著他們到商店購物,生活重新變得有滋有味起來。
1999年一本關于代幣的書暢銷一時,加上電視報紙等傳媒的宣傳,日本全國范圍內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各種各樣的代幣。使用代幣需要人們之間存在著信任,這是代幣得以流通的關鍵所在,因為這種東西非常容易偽造,如果有人心存歹念,他可以造出很多的“愛”或者“謝謝你”。幸好,使用代幣的各個地區還沒有發現偽造者,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代幣的使用也培養了一個地區人民的誠信品質。
代幣很難取代日元
一些地方政府為當地代幣系統制定了偉大的發展計劃,當地官員希望有朝一日“愛”會取代日元成為當地人交易的主流貨幣,但也有人不同意這種做法。在大和市使用“愛”這種代幣5個月后,許多地方店主就要求重新審查代幣制度。一位五金商店業主就表示:“使用代幣真是令人煩惱,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聽說過‘愛’這種代幣,知道的人未必就相信這種貨幣形式,我想要理解這種貨幣還需要時間,而且要用一個新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