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一族中,有一分支越來越大,就是外幣的收藏。記者在對我省收藏市場的調查中發現,外國硬幣形狀圖案各異,市面上約有100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發行過硬幣。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各類硬幣,數量浩如煙海。業內人士提醒說,收藏外國錢幣并非一定有投資前景,市民收藏宜以興趣為主導,否則有風險。
藏友手中的各種外幣
據資料記載,最早的外國小面值硬幣一般都采用紫銅或鑄鋁,后來發展到由銅鎳合金和鋼芯鍍鎳等材料代替。但由于早期的硬幣寥寥無幾,在收藏市場上可謂“一幣難求”,我省廣大集幣愛好者多以收藏后期外國硬幣為主。
長春市韓云山收藏的是紅鳥幣。明清時期,我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活躍,由于商貿結算和華僑出入頻繁,使早期的外國貨幣流通一度十分豐富。在這些外國貨幣中,有一種被稱為“雞仔錢”的柬埔寨手工打制幣,幣面圖案為一跨步小鳥。該幣小巧玲瓏,小鳥圖案神態各異,因此深受錢幣收藏愛好者的喜歡。
韓云山收藏的紅鳥幣多為銀質,幣值為1/8泰格爾,直徑在1.1-1.5厘米之間,重量1.5-1.8克左右。此外,還有銅質紅鳥幣等。如今,我省錢幣交易市場上這種柬埔寨紅鳥幣時有所見。這些貨幣的發現,是我國與東南亞國家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杜紅是長春市某公司的會計,由于工作原因,她學習了很多外國紀念幣的知識,漸漸地,她對“地球幣”情有獨鐘,談到“地球幣”,杜紅興致勃勃地說,地球銀幣又稱“地球幣”,是國際錢幣市場的知名銀幣。由于其在世界貨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長期以來一直深受拉美、歐洲、亞洲等地錢幣愛好者的青睞,是一種保值增值的主要銀幣藏品。近年來,受國內銀元收藏熱的影響,“地球幣”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增值勢頭強勁。
談及“地球幣”的悠久歷史,省收藏家協會的專家介紹說,“地球幣”是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于1732年至1771年間鑄造的機制銀幣,歷經西班牙波旁王朝的菲利浦五世、菲迪南六世和卡洛斯三世3個國王。其幣面圖案為王冠覆蓋下的東西半球以及山川和海洋,兩側鑄大力神海格拉斯雙柱,柱上卷軸鑄拉丁文PLVSVLTRA,意為“海外還有天地”,上方的拉丁文與幣中的雙地球圖案寓意“東西半球為西班牙單獨擁有”,下方為鑄造年號及鑄地國標記。另一面為當時的西班牙國徽,左右分別為造幣廠標記及幣值,外緣環繞拉丁文,意為“蒙神之恩,西班牙兼印地安國王”。齒邊環鑄西班牙國花百合花。“地球幣”在西屬美洲的墨西哥、秘魯、玻利維亞、智利、危地馬拉、哥倫比亞等國鑄造,因此,“地球幣”除了有三次皇位更迭的不同標記外,還有鑄地國的標記不同等版別。墨西哥于1732年、1733年鑄造的各種幣值的早期“地球幣”,由于在當時鑄造發行量很少,如今已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尋找特色的收藏之路
收藏外幣的人大多數都知道,每個地方都會有個外幣收藏的圈子。在我省,圈內的人來自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經歷,但都癡迷于五彩斑斕的外國錢幣。同樣的愛好,卻又有不同的收藏法,走著不同的收藏之路,樂趣體現也不盡相同。
吉林市樸在宏經濟條件優越,集幣只看圖案而不講專題,結果6年下來錢沒少花,但回過頭來看自己的藏品是“天女散花”,哪種題材都算不上。在圈內人的指點下,他開始選擇專題收藏,“好比在浩瀚的幣海中行船有了方向,集藏不但趣味盎然,而且也少走冤枉路。”正像有位收藏家說的那樣:“從偶然到手到有意追求,從零散到套裝,從系列到專題,從低價的流通幣到稀缺貴重金屬幣,這大概是多數集幣愛好者走向成熟的過程。”
收藏是一種愛好,是一種追求。在我省,集幣人數眾多,他們當中的集法卻各不相同:有的專集普制流通幣;有的專集精裝套幣;還有的專集那些稀缺國家(地區)幣,如馬里、基里巴斯、東帝汶、巴勒斯坦、肯尼亞、格陵蘭等。從硬幣材質上講,絕大多數人集幣材質多樣化,有少數人專集銀幣,也有些人專集銅鎳合金幣,還有人專集鋁幣、陶瓷幣,個別人專集金幣。
收藏世界硬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量財而集,才能穩中求進,也只有適度而得,才能保持健康的集幣情緒。在集幣相對不太發達的我省,大多收藏愛好者專集低檔幣,不攀比、強求,他們的觀點是“有什么樣的金剛鉆,就攬什么樣的瓷器活兒”。有的藏家肯花上萬元買枚珍稀幣,還有的大藏家敢花幾萬元買套稀缺幣,這就應了那句話:“錢多有錢多的玩法,錢少有錢少的樂趣。”
樸在宏告訴記者,只有小學文化的他自從集幣以來,從美國克勞斯《世界硬幣標準目錄》
上學到很多知識,“世界各國所發行的人物幣是最為壯觀的一類,近100年來就包括了2000余位人物。這些歷史人物,譜寫了人類幾千年的燦爛篇章。”
有人說“玩物喪志”,樸在宏卻說:“玩物只要方法得當,就能‘玩物增智’。世界硬幣就是一部小百科全書。集幣之前,我連世界上有多少個國家和地區都說不清。通過集幣,我對世界100多個國家(地區)的名稱不僅能倒背如流,而且對這些國家(地區)的分布、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珍稀動物、旅游景觀等也略知一二。”
來源:吉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