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祖輩是商人,家中有很多英國銀幣,”馬先生拿出幾塊1796年的英國銀幣展示給記者看。
今年45歲的馬先生,1986年從
江蘇來到貴陽經商至今。“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見到家中有幾罐不同年代、不同國家的古錢幣,每一罐大約有120塊古錢幣。”馬先生告訴記者,他祖輩以經商為生,在南京、蘇州等地開了多間鋪子,由于生意做得比較大,還經常與英國、法國等國家的商人做生意,家中存放大量外國古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于家里貧困,他父親賣了4罐古幣。
1986年馬先生來到貴陽做生意,父親送給他100多塊古錢幣作為“嫁妝”。他說,他一直把祖上留下來的古錢幣看成是寶,曾經有人出錢想收購英國古錢幣,他沒有出售。
專家答復:1796年英國、墨西哥、法國等國家的商人紛紛進入中國做生意。當時我國使用的均是銀元,外國人使用的紙幣在當時的朝代無法流通。外國人針對中國的情況造出銀元,外國銀元進入中國當時的銀行,銀行都作了明顯的記號,每個銀行作的記號都不一樣。馬先生的古錢幣分別是英國、清朝光緒、民國九年間的銀幣。其中,1796年進入中國的英國銀幣,目前較為少見,對于研究當時的國家貿易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每一塊英國幣市場價格在1000元左右。
來源:貴州商報